6月11日,许昌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学党史 办实事”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新闻发布会。
许昌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燕同志介绍了全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取得的初步成效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工作。近年来,许昌市聚焦重点、聚合力量,全力抓好各项措施落实,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保供能力持续提升,粮食总产保持在280万吨以上,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常年水平,其它农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97万元,增长6.2%,增速高出城镇居民4.6个百分点。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成效显著,累计改造户厕29.6万户,扎实开展“果树进村”行动,农村环境实现由“脏乱差”向“净绿美”的转变。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群众出行难、饮水不安全等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农村教育、医疗、文化和社会保障、养老等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社会治理持续深化,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施“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群众安全感、幸福感持续提升。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与乡村振兴工作相适应的责任体系、政策体系、投入体系和监督考核体系,凝聚共识、汇聚智慧、积聚力量,全面抓好粮食稳定增产、抓好农业高质量发展、抓好乡村建设行动、抓好农村改革、抓好乡村善治等重点工作,努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许昌乡村振兴新篇章。
原许昌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康松锋同志介绍了许昌市脱贫攻坚取得的成绩,提出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一二三四五六”具体措施。
“一”是守住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致贫这一底线。“二”是建立低收入人口常态帮扶机制和扶贫资产动态监测分类管理两项机制。“三”是聚焦边缘易致贫户、脱贫不稳定户和有失业人员、大病重病、负担较重的慢性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失能老年人等三类群体。“四”是落实住房、医疗、教育和兜底保障四项政策。“五”是抓好产业、就业、金融、消费和资产收益增收五条途径。“六”是强化规划引领、财政保障、政策保障、机制保障、人员保障、舆论保障等六项措施。
发布会上,杨燕同志、康松锋同志围绕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如何推进脱贫村的乡村振兴等内容回答了记者提问。建安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徐兵围绕发挥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带动作用作了发言。
现场记者提问
河南广播电视台记者:今年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开局之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进入了新的阶段,请问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方面有哪些计划和打算?
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燕:
一是开展村庄清洁提升行动。在全市农村地区持续开展村庄清洁“三清一改”行动,动员群众集中开展大扫除、大清洁、大整治,清理积存生活垃圾、清理池塘沟渠、清理秸秆畜禽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结合疫情防控,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健康卫生知识,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二是开展厕所革命提升行动。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革命”直接关系到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生活质量的提升。抓厕所改造,高质量完成6.5万户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任务,确保改一户、用一户。抓管理服务,加快建立完善有制度、有标准、有队伍、有资金、有监督的“五有”后续管护机制。抓后端处理,因地制宜推进厕所粪污分散处理、集中处理或纳入污水管网统一处理,推动厕所粪污就地消纳、综合利用。同时,开展好农村改厕问题摸排,11月底前全面完成整改,确保已改造厕所能使用、用的方便。
三是开展垃圾治理提升行动。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日常监督管理,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今年我市要统筹县、乡、村三级设施和服务,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全覆盖,确保“扫干净、转运走、处理好、保持住”常态化运行。同时,扩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积极推广“二次四分法”等符合农村特点、简便易行的垃圾分类处理模式,从源头上实现生活垃圾减量。
四是开展污水治理提升行动。坚持梯次推进、分类治理的原则,优先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区、黑臭水体集中区域、乡镇政府所在地、中心村、城乡接合部、旅游风景区等六类村庄生活污水,年底前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35%。治理农村黑臭水体,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水体净化等措施,综合治理房前屋后、河塘沟渠和群众反映强烈的黑臭水体。治理农村水系,全面推行河长制湖长制,加强农村河湖管控与水生态治理保护。
五是开展村容村貌提升行动。持续推进“果树进村”,利用闲置土地见缝插绿,提升农村绿水水平。推广“一宅变四园”经验,加强村庄荒芜宅基地治理,拆除残垣断壁,改善村庄公共环境。开展“五美庭院”示范创建,实现由“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
大河报记者: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据了解,许昌市有193个脱贫村,请问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许昌市将如何推进脱贫村的乡村振兴?
原市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 康松锋:
档立卡之初,我们全市有193个贫困村,其中,深度贫困村7个。脱贫攻坚期内,市委市政府聚焦补齐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持续加大对贫困村的支持力度,2016--2020年投入贫困村7亿多元,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各类项目1186个,推动贫困村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建设了一大批村内文化广场、村卫生室等,满足了贫困村群众文化和医疗需要。接下来,围绕脱贫村乡村振兴,重点干好4个方面工作:
一是抓项目建设,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继续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持续优化扶贫项目库,抓实立项、建设、管护等项目建设各个环节,全面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求。支持脱贫村积极发展必要的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设施设备、原材料基地建设、农产品初加工设施设备及必要小型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等,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二是抓特色产业,提升经济发展水平。重点是利用脱贫村现有的扶贫车间、扶贫基地,结合当地特色产业基础,按照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游则游的原则,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着力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襄城县雷洞村借助紧邻紫云山景区,山水资源、文化渊源突出的优势,走出了一条“旅游+扶贫”的新路子,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提供了“硬核”力量;当前,面对乡村振兴的新任务,更需要加大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发展优势转化的力度,积极推进“文创”产品创新、发展特色生态旅游等方式,有效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同时,要主动借力特色产业,大力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村级集体经济新路子。
三是抓队伍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进一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人才培育力度,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继续向脱贫村派驻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选派科技特派员,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为乡村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组织保障。如,鄢陵县裴庄村坚持党建引领,通过成立群众议事小组,开展党员“三亮”活动(亮身份、亮承诺、亮星级)等方式,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为推动精准扶贫、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接下来,要在引入、培育人才上继续下功夫,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村民自治队伍,带动全村走好乡村振兴之路。
四是抓宣传引导,提升乡风文明水平。实施乡风文明建设工程,持续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改善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借助当前正在开展的“话脱贫、感党恩,奋进新时代”活动,引导群众牢记总书记嘱托,感恩奋进,奋力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绚丽篇章。
许昌融媒记者:作为我省确定的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县,建安区今年主要通过抓哪几方面的工作,来突出示范引领作用?
建安区政府副区长 徐兵
一是建立农村社区党委,形成基层组织扁平化管理机制。以38个中心村和13个镇区为支撑,建立农村社区党委,派能力强、干劲足的正科级、副科级后备干部担任书记或委员,形成社区和行政村两级组织扁平化管理的体制机制,推动人往基层走、资源向基层下沉。目前,我区第一批13个农村社区党委已全部挂牌,初步形成区直部门和乡镇干部合理搭配、优势互补的局面。
二是组建杨水才干部学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依托区委党校和杨水才纪念馆,联合河南农大许昌分校,筹建了杨水才干部学校,并于2021年4月16日正式挂牌成立,对基层干部、实用人才开展理论、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常态化培训,进一步增强基层干部和实用人才的带富致富能力。目前,已举办乡村振兴培训班5期,培训党员干部1200多人次。同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积极动员乡贤和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三是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用产业振兴带动全面振兴。按照产业优先理念,探索形成成了村内建社区工厂、村外建现代农场的产业振兴之路。目前,已建设社区工厂131家,年底实现38个中心村社区工厂全覆盖,推动城市产业向农村下沉,帮助农村居民就近就业增收;982家经营主体已全部纳入现代农场范畴实行挂牌管理,完成星级认定的21家,每年根据晋星情况给予资金奖补,推动现代农场发展壮大。另外,聚焦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正积极与广州恒大集团、省投资公司、中铁十九局等对接,谋划实施一批现代设施农业和乡村振兴产业项目。
四是加强示范带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结合“2236”区域发展计划,谋划打造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由区委常委牵头专班推进,通过项目实施,持续打造提升,不断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同时,围绕区域红色资源、传统文化优势,大力发展都市休闲观光及康养、文旅等产业,设计了4条旅游线路和16个节庆活动,传承弘扬红色文化,炒热了乡村游。五一期间,举办了旅游开发年推介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五是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让乡村更加宜居宜业。按照城乡融合发展的思路,以规划为引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在全省率先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城乡公交一体化,乡镇卫生院和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完成新一轮改造提升,“互联网+智慧医疗”三级服务网络建成投用,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获评2020年全省人居环境先进县。今年,以13个中心社区为试点,实施“千万建设行动”,每个中心社区投入1000万元,支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十四五”期间将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正在推进2镇区污水处理厂座、12座中心村污水处理站建设,谋划了7个镇区和25个中心村的污水处理项目。
同时,建安区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在全市率先出台防止返贫监测、帮扶的36项工作措施,实行“三监测一报告”制度 。把“四个不摘”落实情况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评体系,每季度对乡镇和行业部门“四个不摘”落实情况进行量化考评,结果纳入综合考评体系。
下一步,建安区将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乡村振兴实现更大突破、走在全省前列”的目标,继续加大工作力度,高起点、高标准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为许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智造之都、宜居之城”贡献建安力量、作出积极贡献。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