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焦点 >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我们是人民的服务员,是众生的造福者

来源:中新网 作者:admin 时间:2021-08-04
导读:

中新社甘南8月3日电 (记者 李雪峰)“在新时代,我们要知道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我们是人民的服务员,是众生的造福者。宗教界不是同党和政府抢群众争人心,而是要辅助好、支持好党和政府做好服务人民群众的工作。”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协西藏分会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日前表示。

近日,班禅来到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参访调研,与当地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召开座谈会。班禅认真倾听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发言,不时提笔记录,并分享自己的学修心得。

班禅:我们是人民的服务员,是众生的造福者

7月26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班禅与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召开座谈会。图为会议现场。 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班禅表示,佛教传承2000多年,如今依然能够弘扬,是因为历代先贤们能够使佛法传承同当时的社会发展、时代需要、人民向往所结合。如今中央提出宗教界要防范商业化、迷信化、神秘化,为藏传佛教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他指出,如今,藏传佛教及寺庙活佛的社会角色定位已然发生变化。过去寺庙既是宗教学修、追求信仰的场所,也是学习文化、学习技能的教育机构,还承担着很多其他社会功能。西藏民主改革之后,寺庙逐渐成为信众单纯学习佛法和追求信仰的场所,不再承担更多社会功能,这更加符合佛陀初心。

班禅:我们是人民的服务员,是众生的造福者

7月26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县,班禅与藏传佛教界代表人士召开座谈会。 图为会议现场。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我的前世十世班禅大师讲,爱国要守法,爱教要守戒,这是最基本的爱国爱教的表现。我要讲的是我们要认识自己,做好自己。广大僧尼首先是公民,然后才是修行者。只有在做好一个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尊严的公民基础上,才可能从事各行各业的事业,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如此。”班禅说。

他强调,佛法绝不在表面形式上,不是局限在吃斋念经,烧香拜佛,打坐转山,真正的佛法一定是对内心的改变,是对贪嗔痴烦恼的对治,扬善抑恶、利益众生、清净内心,这才是真正的佛法。

班禅还说,作为佛陀的追随者、佛法的传承人,我们要使古老传统的佛经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适应人民群众向往追求的方向,讲好经,传好法,使广大信教群众变得更加善良、勤奋、积极、智慧。我们也要胸怀大局,心系苍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中华民族、世界和平、人类安宁作贡献。只要能让众生幸福,就是藏传佛教追求的方向。(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992100407413735972 


相关阅读


班禅为河南受灾地区捐款:祈福中华国运昌隆、民族团结

中新网兰州8月4日电 (记者 李雪峰)“虽然10年没来,但我一直关心着甘肃,特别是甘南地区的发展变化,关注着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广大藏传佛教界和信教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同甘肃各界人士有着密切的往来、深入的交流。”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中国佛协西藏分会会长班禅额尔德尼·确吉杰布日前表示。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9日,班禅在甘肃调研参访途中向群众挥手致意。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4日,班禅在碌曲县西仓寺开展佛事活动。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5日,班禅在夏河县科才寺文化精修院了解僧人学经情况,并为僧人摸顶赐福。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5日,班禅在夏河县科才寺文化精修院了解僧人学经情况。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7月22日至30日,班禅赴甘肃考察调研。他先后走访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玛曲县、碌曲县、夏河县及兰州市,平均每天行程逾百公里。他走进寺庙开展佛事活动,深入牧民家中了解脱贫情况,踏足草原湿地考察生态文明建设,参观红色展馆并与宗教界代表人士座谈,受到信教群众热烈欢迎。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2日,在从四川前往甘肃途中,班禅受到沿途群众热烈欢迎,他下车挥手致意。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4日,班禅在碌曲县西仓寺开展佛事活动,并为僧人摸顶。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弘法利生 心系国运

在甘期间,班禅先后赴电尕寺、外香寺、西仓寺、科才寺及拉卜楞寺等5座藏传佛教寺庙开展佛事活动,他带领僧众诵经祈福,为僧众讲经传法、摸顶赐福;并赴兰州南关清真寺参观考察,与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进行座谈。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3日,班禅赴玛曲县外香寺开展佛事活动。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4日,班禅在碌曲县西仓寺开展佛事活动。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4日,班禅在碌曲县西仓寺开展佛事活动。僧众手持班禅照片等待摸顶赐福。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在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之一的拉卜楞寺,班禅率一千余名僧人举行灌顶法会,共同祈祷河南灾情早日退去,早日战胜新冠疫情,并祈福国运昌隆、民族团结。班禅将这场法会中所收到的供养、布施,全部捐献给河南受灾地区。他表示,希望通过此举让更多宗教界代表人士多参与社会公益,多为祖国、人民作出实际贡献。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7日,班禅在夏河县拉卜楞寺举行预备法会。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8日,班禅在夏河拉卜楞寺举行灌顶法会,率逾千名僧人为河南灾区祈福。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8日,班禅在夏河拉卜楞寺举行灌顶法会,率逾千名僧人为河南灾区祈福。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6日,班禅在夏河县拉卜楞寺宗喀巴殿举行佛事活动。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6日,夏河县拉卜楞寺,班禅拜见加羊加措经师。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在与伊斯兰教界代表人士座谈时,班禅表示,中国宗教界人士要共同承担起护国为民的使命,高举爱国爱教旗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为56个民族和睦团结作贡献,也为世界和平作贡献。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30日,班禅在兰州南关清真寺考察。 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7日,班禅在夏河县拉卜楞寺会见宗教界代表人士及信教群众代表。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他还谈到,今天我们各宗教不同教派能够坐在一起,携手同心共同建设家园,正是因为我们有着共同的理想追求,那就是祖国好、人民好。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2日,班禅在四川甘肃交界的若尔盖草原。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关注农牧民生产生活

“从甘南到兰州,一路走来我目睹了城乡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与十年前相比,这种改善与变化不仅仅体现在物质生活的丰富与提高上,还体现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上,更体现在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上。”班禅如是说。

从四川赶往甘肃考察的第一天,班禅便被途经的一片牧场所吸引,数百头牦牛散布其中。班禅随即下车,走近后看到牦牛膘肥体壮,他满脸高兴之色。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30日,班禅在甘肃桑科草原。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在碌曲县尕秀村,班禅走进58岁的牧民格日扎西家中,详细询问家庭生活情况。在得知全村近年依靠发展“牧家乐”而脱贫致富时,他满意地点头,并希望扎西发挥带头作用,带动更多邻里乡亲共同助力实现乡村振兴。班禅还关心牧民们下一代的学习教育,勉励他们努力学习,依靠知识实现更多、更大的人生理想。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4日,班禅在碌曲县尕秀村牧民家中考察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情况。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班禅本次甘南之行的重要考察内容。他先后赴阿万仓湿地、尕海湿地及桑科草原等地考察。正值水草丰茂时节,各种野生禽类、鸟类在湿地悠闲觅食,高原草甸上牛羊成群。班禅语重心长地对牧民及同行人员表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要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3日,班禅在玛曲县阿万仓湿地。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24日,班禅在碌曲县尕海湿地考察生态保护情况,并举行投宝仪式。 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赓续红色血脉 筑牢民族团结

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在兰州考察调研期间,班禅走进兰州“八办”纪念馆,回顾甘肃各民族同胞共同抗战、维护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光辉事迹。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30日,班禅在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参访。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在纪念馆“广泛建立统一战线,推动回民抗日救亡”“发动群众支援抗战,藏族僧众输财卫国”等展览部分,班禅仔细聆听讲解,并不时与讲解员及同行人员交流。五世嘉木样活佛、“伊斯兰学会”“回民教育促进会”等进步团体的抗日事迹也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

参观结束后,班禅在“抗日阵亡将士”纪念墙前静默肃立,深深鞠躬,并敬献哈达。

班禅在甘肃参访并开展佛事活动

7月30日,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班禅为抗日阵亡将士敬献哈达。 中新社记者 李雪峰 摄

“看到宗教界老一辈爱国爱教的高僧大德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为了全面解放作出的贡献,我也受益良多。”班禅表示,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宗教,都是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部分。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对各族各界的共同保障,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今天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共同繁荣,也不会有更加强盛的未来。(完)

来源:中国新闻网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6992471420668215816 

责任编辑:刘旭峰
舆情焦点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