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网络游戏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
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其他时间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各级出版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有关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未严格落实的网络游戏企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
通知提出,要积极引导家庭、学校等社会各方面共管共治,依法履行未成年人监护责任,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完)
链接:https://www.toutiao.com/a7002145375637373447
孩子的未来不是游戏,孩童的记忆不能只有游戏。
近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再就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祭出组合拳。
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服务;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注册和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等等。
为何国家相关部门三令五申要求游戏平台做好未成年人的游戏防沉迷工作?因为游戏不是人生,一旦做不好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对一代人的影响的严重性不言而喻。
近期,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显示,“调研过程中,几乎全部的家长都反映,孩子每天玩游戏的时长远远超过了1.5小时。”
此前,相关规定明确,网络游戏企业向未成年人提供游戏服务的时长,法定节假日每日累计不得超过3小时,其他时间每日累计不得超过1.5小时。
在这背后,是一些游戏企业阴奉阳违,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非本人身份证号就给实名认证”“成人认证后的账号可轻易租借、买卖”“设置游戏情节吸引玩家长时间在线”等小把戏轮番上演。
表面看,未成年人游戏防沉迷技术存漏洞,实际还有游戏企业利益驱动。凭借游戏业务,一些企业收入就可动辄几百亿元,可见利益蛋糕之大。所以,抑制住游戏就是“现金奶牛”的企业经营冲动才是关键。
日前,国家网信办发文要求算法推荐服务提供者应当坚持主流价值导向,促进算法应用向上向善。游戏企业应该也不例外,怎么防沉迷?望游戏企业对得起良心、经得住考验、拿得出方案,执行要到位,落实要彻底。
当然,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游戏不能光靠监管部门或企业单打独斗,学校和家长也要加入,智往一处谋,劲往一处使,共同建造起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围栏。
来源:中新网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