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30日,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 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严格限制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服务的时间,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要求。
《通知》下发后,各游戏平台纷纷对未成年人防沉迷系统进行了升级。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仍有不少商贩趁机钻空子,向未成年人提供“租号”“卖号”服务以帮助他们实现“游戏自由”。
近日,央视网记者调查发现,网络上活跃着大量游戏账号租卖平台。记者在网游“租号”店铺花费33元租了两个小时账号,按店家提示进入游戏界面,整个过程并没有触发任何实名认证系统。
图片来源:@央视网 视频截图
在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新规出台后一周,“实名注册”“实名认证”“人脸识别”等如何提高未成年人准入门槛的问题便成为舆论关注焦点。
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现象愈发普遍,防沉迷工作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尽管针对未成年人的防沉迷机制在不断升级完善,但随着“租卖网游账号”灰产被挖出,有媒体指出,游戏平台只认证了账号主体的真实性,账号主体与实际使用人之间的关联还存有验证漏洞。
政企舆情大数据服务平台新浪舆情通统计显示,截至9月8日16时,全网关于“未成年人租号打游戏”一事的讨论信息达2.35万条,其中敏感信息走势突出,账号租卖对防沉迷系统和未成年人保护机制的破坏引发诸多争议。
如部分网民参与传播@央视网 【如何防沉迷?记者#花33元租号打2小时王者荣耀#】微博时表态:“什么钱都挣,有没有底线?”“这是知法犯法”“必须严打”……
虽然防沉迷系统在技术层面上提高了未成年人的准入门槛,但是引诱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的客观因素依然存在。
不少网民认为,兴趣单一是导致孩子课余生活沉迷游戏的重要原因,游戏易接触也是引诱未成年人不受约束地玩游戏的影响因素。此外,家长监督不到位也对孩子沉迷游戏产生重要影响。
近些年,网络游戏的成瘾性、价值观导向等问题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愈发引起社会担忧,舆论场上关于“谁应为‘孩子沉迷’担责”的争论也不曾休止。
此次“未成年人租号打游戏”事件的相关网络投票中,超35.96%的投票网民认为应“严厉打击平台商家”,加强对租号平台的监管;其次是“家庭监督”,29.45%的投票网民更认同家长监督对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作用。
近三个月,全网有关“未成年人网络游戏防沉迷”的讨论中,“监管”“平台”“企业”“家长”等多方主体被高频提及。
人民日报 等主流舆论认为,网络游戏沉迷是一个社会问题,防沉迷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中国新闻网 此前刊文称,把责任完全推给学校、游戏厂商或孩子监护人的任何一方都是不道德的。如何在网游发展与未成年人保护之间取得平衡,仍是当前监管部门、网游企业探索的目标。
因此,应对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沉迷,需多方合作监督。除监管层面和游戏企业收紧防沉迷举措、加大保护力度之外,家长的监督责任仍需加强。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