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焦点 >

用“聊天感”打破舆情回应套路

来源: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 作者:admin 时间:2022-04-24
导读:

提起“舆情”这个词,许多企业机构及相关单位往往望而生畏,甚至会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企业形象受损、品牌声誉危机等一系列严重后果。当出现负面事件后,为避免舆情发酵引发连锁反应,及时、适时地发声,进行舆情回应,成为诸多机构和单位舆情处置工作的重中之重。

然而,许多人对“舆情回应”存有刻板印象,认为回应者必须具备尤为专业的舆情知识并应精通掌握回应套路。舆情处置的逻辑固然有章可循,但这不代表舆情回应等同于照本宣科。在实践应用中,过于程式化的回应模板难获公众认同,舆情回应有时需另辟蹊径来展现涉事方诚意。若回应者在与公众对话时放下“辩手”姿态,营造出平等而诚恳的“聊天感”,便可迅速打破立场隔阂拉近距离,争取舆论认可。

近期,某社交应用推出的一项新功能引发广泛争议,该企业高管通过微博平台发布“千字长文”进行回应,字里行间摒弃了生硬的“官方语调”,取而代之“聊天感”回应风格,既体现了企业方的负责态度,又表达出个人真挚立场,相关话题登上新浪微博热搜榜。可见,这种打破常规套路的舆情回应方式,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质疑声音,还成功地“刷”出企业存在感,极大地提升了品牌形象在受众群体中的曝光度与活跃度。

具体来看,恰到好处地营造出舆情回应的“聊天感”,需要做到以下四点:

其一,找准聊天主题。准确把握舆论关切,针对舆论“质疑点”有的放矢寻求解决之道。“有效聊天”切忌漫无目的,针对舆情事件进行回应前,涉事企业需做好公众争议焦点的梳理工作,有备而聊,对照舆论关切逐一作出解释,以使回应内容重点突出、一目了然。需要注意的是,聊天的前提是“假设一切猜想都有成立的可能”,因此,回应者不可直接否定舆论质疑点,而应先坦诚承认问题所在,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紧张氛围,继而从企业职责、策略等方面入手,做出合理解释。在把握舆论关切的同时,还需预判公众的后续聊天诉求,主动提出满足舆论期待的解决方案,最大限度疏解舆论焦虑情绪。

其二,拓展聊天听众。瞄准目标受众立场,发力“弱传播”。以舆情处置为目的的聊天呈现出“群聊”特征,听众范围越广、数量越多,越有利于提升舆情回应实效,借现有听众之力拓展二次传播渠道尤为重要。当舆论场出现两极分化的声音时,回应者万不可急于求成地“站队”纠偏,而应更多考虑相对弱势者(如消费者)一方的权益,以情入理地发声,“结盟”更多目标受众。舆情回应不是将真相、真理束之高阁,也不是被动地一问一答,而是借机传递、推广企业价值观,发挥弱势一方在传播中的优势,以吸引更多听众,尽可能多地争取舆论共情。

其三,把握聊天节奏。“讲故事”打好情怀牌,用品牌社会责任对冲负面影响。若想聊天引人入胜,升华主题的“讲故事”环节不可或缺。除针对舆论关切“解疑答惑”,搭建回应文章的“骨骼框架”之外,回应者还可基于个人行业经验,留出一定篇幅诚恳抒情“谈心”,丰富回应文章的“肌体血肉”。实际上,学会“讲故事”是企业外宣的基本功,更是传递企业文化与经营价值观的重要途径。借舆情回应之便讲述品牌故事,既有利于对冲舆情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又能够把握与受众的对话契机,充分发挥网络传播的“乘数效应”,顺水推舟做好品牌营销推广。

其四,平衡聊天态度。刚柔并济“化敌为友”,为后续发展争取良好舆论环境。聊天措辞方面,应遵循“不卑不亢”原则,既要立场坚定以理服众,又要顾及受众情绪懂得示弱退让。刚柔并济的态度既有助于提高受众接纳度,又有促于舆论对企业发展潜力作出积极评价。前述“结盟”受众中的相对弱势者,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弃另外一方。舆情回应的落点同样需向受众中的相对强势者(如友商)释放友好信号,彰显共同描绘行业生态愿景的企业格局,从而为推动自身纵深发展奠定各方顺势而为、合作共赢的舆论环境。

就舆情回应而言,向来套路留不住,唯有真诚得人心。虽然舆情处置无捷径,但是用“聊天感”打破舆情回应套路,或许可使处置方少走弯路。

作者: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主任舆情分析师 王李西子


责任编辑:旭峰
舆情焦点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