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焦点 >

甲流应对机制成熟,“囤药后遗症”别再犯了

来源:河南智库舆情网 作者:admin 时间:2023-02-28
导读: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崔文佳

近段时间,包括北京在内的多地甲流病例数上升,作为主要治疗药物的奥司他韦成了抢手货。数据显示,近一周内,奥司他韦搜索热度环比增长960%,紧缺、断货的情况开始出现。

有备无患,这是朴素的“生活哲学”。尤其刚刚经过新冠疫情考验,大家也都更加注重个人防护和药品储备。但话说回来,重视归重视,遇到问题还是要相信科学、理性判断。不同于新冠,甲流是一个已经出现百年且每年冬春之交都会出现的流感。过去两年,之所以许多人感受不明显,主要是因为疫情下人人都戴口罩、人员流动减少。相较于2019年数据,今年的流感人数并未明显增加,如今甲流的存在感大增,不是流感本身更凶猛了,而是人们更关注了。

也正是因为一直在“交锋”,国内医疗系统对甲流已有成熟的应对机制。奥司他韦疗效确切,但大可不必盲目抢囤。一方面,这是处方药,需要考虑病症、发病时间等因素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自我诊断可能适得其反。另一方面,原研药厂商已将专利授权给国内多家医药企业,目前有30款国产奥司他韦产品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全面恢复,药企的产能产量全面提升,基本保供总体不成问题。着眼于甲流的季节性特征,医疗机构与各大药店都是随用随备,一些人盲目抢购,自然会导致暂时的紧缺。

吃一堑,长一智。经过多年历练,我们收获的不应该是“囤药后遗症”,而应该是一种成熟的心态。在公共卫生问题上,无数个体的选择其实影响着公共资源的分配。这家盲目囤积的闲置药,可能就是那家求购不得的救命药。这种错配多了,不仅会制造社会恐慌,扰乱市场秩序,更会在风头过后导致大量资源浪费,着实得不偿失。“阳康”以来,“家里囤积的布洛芬该怎么处理”已经让许多人挠头,回收难的社会问题也暴露出来。如今,我们难道还要在奥司他韦上重蹈覆辙?

当然,“囤药后遗症”的背后,确实也存在现实焦虑。当务之急,是以确定性化解人们的不安。医疗专家及时解读,明确甲流的首选预防方式是接种疫苗,勤洗手、戴口罩等疫时习惯仍然有效。相关部门也做好物资保障供应工作,对囤积居奇、扰乱市场、哄抬物价的行为露头就打。广大市民及时获取权威信息、避免盲听盲信,科学做好自身防护。这既可以避免徒增烦恼,也是对整个社会秩序的默默守护。


责任编辑:旭峰
舆情焦点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