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焦点 >

南锣鼓巷,“面子”清爽了“里子”要跟上

来源:长安观察 作者:admin 时间:2023-09-25
导读: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杜梨

9月1日起,南锣鼓巷166家商户全面取消窗口售卖餐食,改为室内堂食。如今,新规施行即将满月,南锣鼓巷变得怎样了?

南锣鼓巷作为国内外游客体验老北京文化的窗口之一,人流蜂拥而至、热度居高不下,街区面貌品质如何至关重要。记者走访发现,南锣鼓巷在此番改造中大有焕新之势。街面上的商家几乎全部关闭了朝向街区的售卖窗口,有的在店内增设了堂食桌椅,有的面积太小则将柜台往店内挪了一定距离。而在“即点即取”变为堂食后,从前街边停留就餐、边走边吃的现象有所减少,往日垃圾桶处大量一次性食品包装盒堆积的现象已经不见,整条街道相比之前干净整洁了不少。诚如专家所言,就地饮食、嘈杂的环境并不利于感受北京胡同的美感,关闭窗口售卖是必要的。

街区业态提升成效初显,南锣鼓巷离“花园式街区”又近了一步。当然,在改造提升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问题。比如,由于许多店面面积小,排队队伍容易延伸至路边造成拥堵;也有店家吐槽,取消窗口售卖难免会降低点餐的欲望,对生意有一定程度的影响。问题确实客观存在,可某种程度上也是业态提升必然经历的阵痛。往深里看,窗口售卖之类商业模式,自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与客观环境,但在城市更新的大背景下,随着消费者更加注重特色品质,街区业态必然持续提升,南锣鼓巷的大小商家,还需探索更具特色的“打开方式”。

“古建筑门里是古老胡同的往日尘烟,门外是现代百姓的热辣市井。”“走进胡同,繁华在不知不觉中褪去,灰白墙面留下时光的印记。”细读这一条条游览感受,不难看出,人们对南锣鼓巷的期待,并非是充斥着臭豆腐、烤串、章鱼小丸子等雷同餐食的小吃街,而是生动展现老北京胡同风情、同时兼具前卫创意气息的历史文化街区。作为我国唯一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的居民区,南锣鼓巷仍延续着棋盘式的建筑格局。这条将近800米的胡同已热闹了700多年,自元朝起便商贸繁荣,并逐渐成为文人雅士热衷的栖居之地。延续历史文化风貌是回望时光的使命担当,更是面向未来的资源禀赋所在。当现代的南锣鼓巷传递出更独特的历史风韵,当古朴的四合院透出更浓郁的老北京气息,当琳琅满目的商铺玩转新潮创意,这般趣味盎然的街区必将征服更多南来北往的探访者。

“黄金周”即将到来,经过治理的南锣鼓巷已实现街区氛围的整体提升,积极为迎接大规模客流做好准备。某种程度上,卫生环境、形象塑造等只是特色步行街打造的“面子”内容,想要长久运营、长期红火,历史底蕴、文化氛围等“里子”更加不可或缺。期待这条具有地标意义的胡同,避免千篇一律,深挖文化内涵,释放更具魅力的北京胡同风情。


责任编辑:旭峰
舆情焦点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