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里,30年,可谓“弹指一挥间”,算不得什么,微弱得只是时光荡起的些许涟漪。然而,对一本刊物的30年来说,为人们留存的却是许多美好回忆。回首往昔,重温我和《中国铁路文艺》的情缘,一幕幕往事浮现在眼前。在30年跌宕而漫长的人生岁月中,这本刊物与我,显得那样亲切,仿佛触手可及,含温带热。
时光的种子播撒在我记忆最深处,绽放成色彩艳丽的花朵,我与《中国铁路文艺》有着一段与成长有关的故事。
1993年冬天,一个飘雪的日子里,我在洛阳铁路分局文协办公室里,正和几个作者在聊如何办好《绿野》(洛阳铁路分局主办的文学刊物)。窗外白雪皑皑,屋内谈兴甚浓,温暖如春。收发室的小张,送来一摞报刊,我无意中,发现了寄给洛阳分局文协的两本《中国铁路文艺》,可以说,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中国铁路文艺》,真有些欣喜若狂。我立即与几位作者一同分享,大家和我一样兴奋。《中国铁路文艺》是一本代表铁路的文学刊物,拿到手中的心情到现在仍记忆犹新:兴奋、喜悦。我把这本刊物捧在手心,反复打量封面、封底及目录,然后慢慢品读。每一篇文章都让我倍感新奇。
在这本刊物中,不仅有诗境壮阔而又颇具文采的散文与诗歌,还有让人不忍释卷的小说,而反映铁路职工生活与工作、反映铁路职工喜怒哀乐的作品大多出自铁路作者之手,真实、生动、感人,给人一种亲切感。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喜悦所包围,颇有一种荣耀和自豪感。
一本刊物的起点十分重要,起点的姿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它将会形成怎样一种传统格局。唯其如此,才使我的心里铭刻下一个印象:《中国铁路文艺》有着海纳百川的胸襟,体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开放姿态。一直以来,《中国铁路文艺》作为铁路重要的文学阵地,繁荣铁路文学艺术,服务铁路改革发展,肩负着铁路文学发展的使命,把为铁路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作为己任。其间,我还参加过两次由《中国铁路文艺》举办的文学培训班。可以说,这两次培训班,让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还与许多爱好文学的朋友建立起联系,我们互相鞭策和鼓励,共同进步,有几位文友直到现在还保持着联系。
我不单是《中国铁路文艺》的一名作者,还是她忠实的读者。让我钦佩的是,《中国铁路文艺》星光灿烂的编辑群体,通过刊物和他们自身的创作实践,在文坛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了担当、奉献、崇高和自我的职业精神。几十年下来,我从编辑们的身上学到了面对文学甘当人梯和配角的奉献精神。同时,也充分领略到了文学给我带来的尊严和快乐。
回溯一下,我在《中国铁路文艺》上发表的第一篇作品是在1994年初次投稿即被选用,很是荣幸。
再后来,大概是在1996年吧,办公室的电话铃骤然响起,我像往常一样拿起电话,当我得知是《中国铁路文艺》的编辑老师打来的约稿电话时,真的是喜出望外,我将李国文老师为我的散文集作的序文《真情的告白》,连同散文《赛里木湖情思》等邮寄给编辑,两个月后,我收到了发表作品的样刊。如果从1994年我第一次在《中国铁路文艺》发表作品算起,我和这本刊物有着近30年的交织。如今,《中国铁路文艺》与我越走越近,不仅指铁路作者们在现实中与《中国铁路文艺》的距离越走越近,也指我们之间的精神距离、灵魂距离、心的距离越走越近。
2017年,我的小说《泡泡糖》登上了《中国铁路文艺》。接着又推出了关于这篇小说的评论《求异思维与小说创作:变形道具背后的生存荒原与精神呼告》,那是我的“高光时刻。
赵克红,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文联副主席,洛阳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等报刊。获多种文学奖项。出版诗集、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评论集等十余部。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