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时我爱上了品茗,觉得品茗的滋味最像人生。
我喜欢品茗,无论是独啜,还是邀三两好友聚品,都是在一种“醺醺而不醉”的境界中进入状态。看着茶色由深而浅,心情便随着茶叶在杯中起起落落的韵律,舒展出几分惊喜和美丽。把盏而啜,于氤氲的气雾中品茗,其中的茶之道,便在此时袅袅地散开来。“清冽而闻幽泉之音,碧绿而见三春之形,氤氲而闻土地之气。”将做人与品茗融为一体了。捧壶执盏,细咂慢啜,任苦往甘来,看云卷云舒,千般惬意,万般散淡,自不待言。
茶叶是中国人喜爱的饮品,其特殊的功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饮茶的习惯几乎遍及大江南北的每一个角落,有朋友来,泡上一壶好茶,汤色清亮,香气馥郁,氤氲的水汽荡漾室内,袅袅茶香飘散而出,细品着鲜爽清醇的滋味,回味着香气幽馥的甘甜,友情便会缓缓流动,诗兴自会越来越健,情谊便会益显深笃,其人生乐趣可见一斑。
好茶、好水、好火,还要有好品位、好境界来消受。爱茶,性必空灵,茶香缭绕,一飘千年,其间文人雅客,赖它降浊升清,清心明目。吟哦“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李清照,婚后以茶为趣,每日清晨午后,于藏书壁立的“归来堂”中,与夫君赵明诚煮茶论史,经茶助学。鲁迅先生,一杯在手可以和朋友作半日谈,亦留有经验:有好茶喝,会喝好茶,首先须有好功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感觉。先贤逸兴雅趣,令人心向往之。
我去的茶馆不多,但有家休闲茶馆,我却有些偏爱。它的动人之处在于有一种远离市嚣的幽静。耽饮于此,即便是一盏浅注,也能让你如临清流,如卧绿茵。所以饮茶时须有一种悠闲的心态,闲则静,静则定。在静寂中超逸于俗务之外,在静寂中回归自然。
品茶可以不分场合,或独坐在桌前于小憩中慢慢品啜;或手中捏着茶杯、放眼窗外,去欣赏书斋以外的景物;或独坐质朴的田园,任细雨清风拂面,即使在红尘俗事中,只要能保持“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境,未尝不是处处皆禅味,步步生清风。此时,不论你心里曾有多么汹涌翻滚,又怎能不平静下来?茶的本味是清淡,一个“清”字,乃从心中得来。遗憾的是我们清淡的欢愉已日渐失去,追求清淡的心也愈来愈淡薄了。
得益于经常外出旅游的机会,我有幸在茶的故乡品尝了一些名茶,我到过湖南洞庭湖的君山,品尝过“君山银针”的幽香;我到过江西庐山,品尝过云雾茶的味醇;我到过杭州,细啜过龙井茶的清冽;我到过福建九曲溪畔,领略过武夷山“大红袍”的韵味……在游览名胜、观赏青山秀水的同时,品赏山水孕育出的佳茗,怎能不令人回味迷醉?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当我伏案写读的时候,喜欢摆上一杯茶,淡饮浅尝,其味道清冽而醇厚,一杯浓浓的茶中,好像蕴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时我喜欢打开唱机,一边欣赏着音乐,一边在优美的旋律里翻开我喜欢看的书,同时,慢慢地品着一杯酽茶,自己便沉浸在一种诗意里。一盏浅注,清气馥郁,渗透人体,弥漫于不易觉察的空间,着实令人神怡。我喜欢借茶来消除烦躁和郁闷,借茶来放松绷紧的神经。饮着茶,我的思路就能从纷杂中理出头绪,从心乱紧张中平和下来。
品茗是一种乐趣,是一种既可清神益智,又可修身养性的享受。我独爱它那淡淡的幽香和涩涩的苦味。品茶需要的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但真正喝出它的“味”来却并不容易。
作者简介:赵克红,文学创作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十届全委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郑州铁路局作协主席,《香港文艺杂志社》顾问。其作品在《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人民日报》《解放军报》《法治日报-法制与新闻网》《河南智库舆情网》《文艺报》等百余家报刊、网站发表,作品入选百余种选本、选刊、年选及初中、高中、中考试题。。著有诗集、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评论集等十余部。获第八届全国铁路文学奖、第八届冰心散文奖、第四届中国长诗奖最佳成就奖、第三届奔流文学奖诗歌奖、中国诗歌春晚2020年度十佳诗人、第六届中国 《大河诗歌》双年度诗歌奖等。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