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振兴 >

禹州市磨街乡刘门村:发展柿子产业 实现村强民富

来源:河南智库舆情网 作者:admin 时间:2023-10-30
导读:

1 (3).jpg   


  本网讯(李麦囤)磨街乡刘门村地处禹州市西部山区,是禹州市首批确定的高质量建设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试验区,全村辖4个自然村1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47户1516人,村“两委”成员6人,党员37名,预备党员2人,后备干部3名。全村有5座山、4道沟共4.8平方公里,通过发展柿子产业实现村强民富,目前全村已种植柿树4825亩,今年可挂果2520亩,2022年实现产值1300万元,亩产值达到7000元,人均增收3000元,村集体经济增收22万元。


       该村曾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2016年实现脱贫摘帽的同时,被禹州市政府命名为“美丽乡村”,2017年被命名为“许昌市美丽乡村”,2018年被命名为“禹州市产业发展红旗村”,2019年成为“河南省返乡农民工助力脱贫攻坚优秀项目”“许昌市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禹州市返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2020年荣获“许昌市第三届创业大赛二等奖”,2021年5月荣获“河南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刘门柿饼于2022年通过ISO质量体系认证,村集体企业“柿柿如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2022年荣获河南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23年3月刘门村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称号。

  

  近年来,刘门村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积极开展“五星”支部创建等活动,通过支部领办合作社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充分利用乡村振兴富民政策,根据荒山面积大、群众致富热情高等实际,积极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实施“1331”模式大力发展柿子产业,不仅使沟壑山岭全部披上绿装,更推进村民共同富裕。


1 (1).jpg

  

  据介绍,“1331”即建立1个机制,组建3个团队,打造3类产品,实现1个目标。


    建立1个机制。即实施“双绑”机制,鼓励带动全村农户以土地入股,成立了刘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实现了以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民的转变。全村347户1516人全部成为股民,同股、同权、同利。合作社承诺农户入股三年内,每亩每年400元保底分红,三年后结合收益情况以不低于每亩每年400元基础分红10%上浮,合作社收益在支付农户土地分红后,80%用于股民二次分配。2022年全村每个股民分红100元加五斤面粉,60岁以上每人加分100元,70岁以上每人加分150元,80岁以上每人加分500元。

  

  村级合作社将股民入股土地全部流转给村内4个种植专业合作社、1个农庭农场和8户有经济实力且热爱柿子产业的农户独立经营,土地流转的价格根据土地肥力、柿树数量、耕作条件的不同而适当调整。针对已栽种柿树的土地,每亩地每年土地流转金400元,后期根据柿子收益情况按比例分配。针对没种柿树的土地,由承包户栽种柿树,前五年不支付土地流转金,第六年起每亩地每年土地流转金400元,后期根据柿子收益情况按比例分配。针对村集体荒坡荒地,由承包户平整土地并栽种柿树,前10年不支付土地流转金,10后每亩地每年土地流转金400元。合同约定承包户在支付土地流转金后,每年将柿树收益30%纯收入上交村级合作社,在保证承包户利益同时保证股民柿树增值带来的收益。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合作社和农户绑定发展,使柿子生产专业化、规模化,从而大幅度降低成本,提高收益。

  

  股份经济合作社以村集体企业禹州市柿柿如意农牧民展有限公司为经营主体,负责柿子相关产品的加工和销售。协调各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承包大户与公司签订合同订单,合同约定,公司向合作社的农户免费提供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并以成本价提供生产所需农资,以略高于市场价格对合作社的鲜柿兜底收购。通过合同订单联结,实现龙头企业和种植专业合作社绑定发展,进而实现刘门柿子产业种植技术统一、加工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统一,增加了产品的附加值。公司每年收益除留存法定公积金和必要投资外全部上交村级合作社用于股民分红。

  

  组建3个团队:一是组建企业团队,该团队由龙头企业柿柿如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村级合作社“刘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三洋、绿航、绿润、众颖等4家种植专业合作社和禹州市润泉家庭农场组成。由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负责做好市场调研、营销宣传、品牌包装等工作,责任明确、信息共享,使柿子产品的开发、定价、营销有了可靠的市场依据。在2022年柿饼收购、加工、销售中,企业团队通过调查富平尖柿产量、当地柿饼市场活跃度,结合柿饼上市离春节的时间、疫情影响、经济形势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营销方案,保证了产品销售顺畅。二是组建专家团队,该团队由1名许昌市林业技术推广站专家、1名国家级林草乡土专家、1名省级林草乡土专家、3名市级乡土专家和21名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才组成,为全村柿子产业发展提供坚强的技术保障。专家团队主要负责技术推广和革新;积极转化最新技术成果,培育推广良种柿苗,现已从当地尖柿中选育出无籽品种,并已培育出适合当地种植条件的10余种优良甜柿品种;针对农户生产中遇到疑难问题进行攻关,在柿树炭疽病和果实蝇防治上已取得了重大进展;负责对接企业团队,开发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三是组建股民团队,从全体股民中推选热爱柿子产业、热心公益、文化基础好、懂经营管理的13人组成股民团队,负责制定发展战略,监督大项工作落实,制定分红方案等,充分发挥每个股民主人翁地位,齐抓共管把产业做强做实。

  

  打造3类产品:第一类是鲜果产品,主要推出个大、皮红、质脆、耐贮的硬柿;汁多、味甜、无核、纤维少的烘柿和市场上罕见的大秋、太丰、太雅等品质绝佳的甜柿品种。在柿子成熟季节,结合举办“中原柿乡、魅力刘门”柿子文化旅游节和短视频大赛等活动,千亩柿园开放,万名游客云集,以自主采摘方式各取所需,体验田园,2022年销售各类新鲜柿子产品40万斤,收益100余万元。第二类是柿饼产品,刘门柿饼当地尖柿为原材料,采用传统工艺经过十几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具有个大、霜厚、心红、味甜、质润五大特点。出厂前经过五道严格质检程序,保证合格率99%以上。2022年已实现多品类、差异化营销,开发高、中、低档包装以满足不同的消费群体,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销售,产品供不应求,消费者反应良好。第三类是深加工产品,主要是原汁原味的柿子醋、风味独特的柿子酒、保健养生的柿叶茶等。刘门村对重量、品相达不到制作柿饼要求的柿子进行深加工,2022年制作柿子醋5万斤,产值60万元;试制柿子酒3000斤,目前正处在市场培育阶段;新开发出柿叶茶深受消费者喜爱。通过开发深加工产品,丰富产品品类,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高了农民收入。


1 (4).jpg

  

  实现1个目标。即共同富裕。通过党建引领对农户土地全部流转、实施“双绑”机制、各方齐抓共管,着力挖掘产业潜力,不断增加产品附加值,实现连年增收,推进共同富裕。

  

  在柿子产业发展进程中,刘门村充分发挥村支部书记“头雁”作用、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多策并举,解决了诸多困难和问题。

  

  建立一块试验田。村“两委”班子经过多次出外考察,结合刘门村退耕还林,栽种柿树的实际情况,决定趟出一条通过发展柿子产业实现村强民富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2012年村“两委”组建6人的技术开发团队,承包村民30亩柿园,建立试验田,期间先后13次前往陕西富平请教取经,历时两年,终于培育出能生长到霜降时的鲜柿,并制作成了市场畅销的优质柿饼。

  

  党员干部做示范。试验田的成功不能代表可以大规模发展,为了把群众的投入风险降至最低,2015年7月,村“两委”成立专班,以支部书记牵头,发动村干部、党员代表,推行土地流转,冒酷暑、顶严寒、早出晚归,补贴群众栽柿树,请专家、学技术、解难题、讨教管理方法。历时五年,实现全村土地流转,新栽柿树3500余亩13万余株,荒山披上了绿装,收益年年增长。

  

  发动群众深动员。产业发展的最终的目的是富裕群众,最重要的是广泛参与,最突出的问题是群众工作。刘门村“两委”针对土地流转问题,充分发挥党组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方泛发动群众,听取群众意见建议,采取小步快走多次试错的办法,最终确定现行土地流转办法。

  

  结合产业发展实际情况,刘门村以文旅结合发展第三产业为目标,由柿柿如意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牵头,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达成技术合作,致力打造刘门村柿子文化园,该文化园于2023年2月开工建设,文化园占地面积30亩,引进国内、国外柿子330种1945棵。工程分三期完成,目前一期工程已完工,占地10亩,引种柿树117种695棵,剩余两期预计2年内完成,后续文化园内将配套参观走廊,设置标识牌,标记每个品种名称、原产地、主要特点,供游客参观学习。计划2年内配套建设柿子博物馆和停车场,博物馆内陈设全球柿子标本1309个,收藏国内外有关柿子的典籍文献、图片,收集柿子生产的农具和加工工具,展出柿子加工相关产品;计划在观景亭东侧新建1000个车位的现代化停车场,为游客提供停车服务。文化园及配套设施建成后,将成为集观赏柿子美景、研学柿子文化、保护种质资源为一体的综合工程。届时,游客进入刘门即可赏遍柿子美景,尝尽柿子美食,学透柿子文化。


乡村振兴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