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教文卫 >

董宝宏——心若澄澈 万物皆明

来源:河南智库舆情网 作者:郭跃铮 韩伟荣 时间:2025-03-29
导读: 董宝宏,字丰源,号水墨黄河,男,汉族,著名黄河画家,1963年生于洛阳。研修于清华美院。一级美术师。现为人民艺术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互联网联盟艺术总监, 中国企业报道艺术资本理事会副主席。近作《黄河交响曲》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授予他“中国创新书画艺术家”荣誉称号。2015年评为全国百位优秀人民书画家。
微信图片_20250329202838.jpg


       透过翠竹和绿植环绕的空隙,是一处给人一种温暖感觉的黄色主题的别墅,精心构建的大门,三角形顶的设计融入了中式建筑的元素,增添了一份古典韵味,线条简洁流畅,使大门在简约中透出一股精致气息。


       三角形下方的门楣上四个字洛邑雅苑,舒张大气,沉稳有力,奔放而不失精微,与雅苑的风格相贴切,由著名书法家、河南省书法家协会顾问、洛阳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李进学题写。

微信图片_20250323082857.jpg

       大门两侧的门柱上刻有篆书楹联:

       平沙落雁声韵不在琴上

       溪山行旅峰峦自存胸中

       洛邑雅苑主人自己撰联,郭新洛篆书。篆书气势凝重磅礴,笔墨厚实酣畅,线条沉稳自然,厚重古朴中可见巧思妙构,体现出线、面结合的艺术效果。郭新洛现为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书画院篆书创作部主任、洛阳市老城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江苏省江南诗画院常务理事、人民日报海外版百家艺术栏目特邀顾问。

       如此大门设计在空间上形成一个过渡区域,将洛邑雅苑内部的私密空间与外部的公共空间巧妙分隔,使人在出入的那一刻感受到空间的转换与层次。

微信图片_20250323082937.jpg

洛邑雅苑的主人——董宝宏

       学会放下,学会超脱,让心灵回归本真,回归到那无欲无求、宁静致远的生活。董宝宏精心打造的洛邑雅苑或许表达的就是“心若澄澈,万物皆明”的人生境界。

       近日,我们一行二人走进这座洛邑雅苑。

微信图片_20250323082922.jpg

       这是洛邑雅苑大门内的一处景观。有一个用石头围砌的水池,池中摆放着形态各异的石头,还有枯木造型的装饰和植物。水池旁边有木质平台,上面放置着一些根雕艺术品和茶台,整体营造出一种自然、古朴的氛围。

微信图片_20250329151609.jpg

       雅苑室内客厅,采用开放式设计,由茶台、古琴、书画、围棋组成,整体布局显得简洁、雅致,营造出一种宁静、舒适的氛围,与一墙之隔的院内景观形成呼应。在这里,品茗弹琴论人生,翰墨对弈道古今。

微信图片_20250323082932.jpg

      “士无故不撤琴瑟。”只要董宝宏在雅苑,每天都会抽时间坐在古琴前弹奏一曲。他认为,古琴音乐是中华传统的雅乐,保持着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奏技巧,当专注于弹琴的时候,能让人在这繁华浮世里,独得一片宁静的心灵空间,不为外物所扰,达到平和心志,扩充心灵容量的效果。

微信图片_20250329151559.jpg

琴声响起,董宝宏现场为我们弹奏一曲《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古琴曲中的经典曲目。在弹奏此曲时,最初描绘的是秋高气爽,沙平水远的辽阔画面。随后,好似群雁在空中盘旋、节奏或快或慢,仿佛大雁忽而振翅高飞,忽而降落沙滩,传递出它们自在悠然又略带羁旅愁思的情感,曲调悠扬又富有变化,让人沉浸在自然和谐的意境之中。

       当董宝宏轻抚古琴,弹奏《平沙落雁》时,他或许沉浸在悠然宁静的心境中。指尖流淌出的音符,似能让他远离尘世喧嚣,于琴音构建的广袤天地里,感受群雁的自在翱翔,内心满是对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也有着一份超脱世俗的恬淡与豁达。

         一曲弹罢,董宝宏将琴面翻转,古琴背面有他自撰并书的联句:

         平沙落雁声韵不在琴上

         溪山行旅峰峦自存胸中

         这不正是大门门柱上的楹联句吗?此联用了平沙落雁和溪山行旅两个典。

        平沙落雁用的是古琴名曲典,既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与和谐,又可体会到隐士的高远心境,忘却尘世的喧嚣与烦恼。平沙落雁,雁鸣翱翔,士之远志。

        溪山行旅用得是宋代范宽《溪山行旅图》的意境。范宽《溪山行旅图》被誉为“宋代第一”名号,董宝宏用此典激励自己,按照自己的心境想法去创作,以“师古人、师造化、师吾心”为信念。

微信图片_20250329201724.jpg

        古琴架摆放在客厅的北面,以一幅圆形山水画为背景。

        此幅山水画属传统文人画风格,圆形画幅,具有独特的视觉围合感,似将山水胜景纳入“画框天地”,暗含中式美学中“圆融”意境。

        近景以苍松为主体,松针细密、枝干虬曲,象征坚韧品格;中景溪流潺潺,瀑布垂落,增添动感;远景山峦层叠,以淡墨晕染,营造深远空间感。溪边一位隐士(或为董宝宏自喻)独坐在山下一处空地上,手指轻拨琴弦,发出悠扬的琴声,呼应传统山水画“天人合一”的哲学内涵。

         整幅画通过山水、草木、人物的组合,构建出宁静悠远的山水境界,既展现自然之美,也流露画者对清雅生活、山水精神的追求,蕴含文人画“以画抒怀”的特质。

微信图片_20250323082905.jpg

       茶台位于客厅的西面,背景为董宝宏自己画的横幅山水画,以“结庐在人间”为题款,化用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诗意,传递出超脱世俗、寄情山水的意境。画中绘山水相依、林木葱茏,隐约可见屋舍隐于自然之间,既有人间烟火的栖息之所(结庐),又通过山水的清幽隔绝喧嚣,表现“心远地自偏”的精神追求。

       通过描绘山水田园之景,表达对宁静雅致生活的向往,彰显对自然美学与人文意境的融合追求。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明代的董其昌说过。作为画家的董宝宏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和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既要宁静生活,也要开阔眼界,只读书不实践空有思想,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相辅相成。

微信图片_20250323082927.jpg

          被誉为黄河画家的他,数十次到黄河采风,笔下表现的是黄河魂、黄河韵、黄河情,《黄河交响曲》、《观海听涛》、《大河声韵动乾坤》、《黄河走东海万里入襟怀》、《呐喊》、《轻舟已过万重山》、《黄河之水天上来》等,一幅幅以黄河为题材的作品大气磅礴,气势雄浑。作为特邀嘉宾的他参加“黄河之水青海来——沿黄九省(区)政协书画精品联展”,唯一一幅以黄河为题材的国画——《大河声韵动乾坤》,用绘画讲好黄河故事,为该联展添彩,受到主办方和社会各界的称赞。

        在北京举办的“中国东方艺术品之夏”国际艺术展上,他的得意之作《心怀澄澈》备受关注,董宝宏坦言,原创是艺术永恒的生命力。

微信图片_20250329151435.jpg

       “心怀澄澈”直抒胸臆,“澄澈”暗合山水画中所营造的清朗意境,借山水之清幽寄寓内心的淡泊、通透,传达出画家通过自然意象反观自我,追求精神超脱与澄明的心境。

       画面中青绿山水的清朗色调、江天开阔的构图,亦与“心怀澄澈”的题款相呼应,共同构建出物我交融、心境澄明的艺术境界。

        言为心声,墨为心画,绘画与诗歌、书法、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一样,也是画家思想的表达。“《心怀澄澈》是一幅画,更是一种人生的境界。”这正是董宝宏对生活的体验,对人生感悟与理解的最好注脚。

微信图片_20250323082937.jpg

       人物名片董宝宏,字丰源,号水墨黄河,男,汉族,著名黄河画家,1963年生于洛阳。研修于清华美院。一级美术师。现为人民艺术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互联网联盟艺术总监, 中国企业报道艺术资本理事会副主席。近作《黄河交响曲》被人民大会堂永久收藏。2012年中国文化产业促进会授予他“中国创新书画艺术家”荣誉称号。2015年评为全国百位优秀人民书画家。

责任编辑:文清
科教文卫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