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营建洛邑是历史上的大事,确定了国家治理的“两京制”,建设了我国历史上首个有设计的都城,更“定鼎于洛邑”,那么,“定鼎于洛邑”是怎么一回事?鼎是怎么来的?鼎的重量是多少?鼎的图案是什么?鼎的结局是什么,围绕“定鼎洛邑”的鼎发生了哪些故事等,个人认为这些均是洛阳历史、先秦历史、中国古代史、中国政治史、中国思想史上、中国文化史、中国古代地理等方面的大事。
周公,姬姓名旦,亦称叔旦。西周开国元勋,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亦被称为“元圣”,儒学先驱。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采邑在周,故称周公。封于曲阜,留朝执政,长子伯禽就封。武王逝世后,成王年幼,周公摄政。管叔、蔡叔、霍叔等不服,联合殷贵族武庚和东夷反叛。周公率师东征,平定叛乱。后大举分封诸侯,营建成周洛邑。又制礼作乐,是西周典章制度的主要创制者,主张 “明德慎罚”,以“礼”治国,奠定了“成康之治”的基础。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言论多见于《尚书》之《大诰》《康诰》《多士》《无逸》《立政》诸篇。
周公营建洛邑前有过“周公卜洛”的事情,此事在《洛诰》中说得很清楚。《洛诰》是周代史官记录的古文,出自《尚书·周书》。“召公既相宅,周公往营成周,使来告卜,作《洛诰》”。“予惟乙卯,朝至于洛师。我卜河朔黎水,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伻来以图及献卜。”意思是:我在乙卯这天,早晨到了洛邑。我先占卜了黄河北方的黎水地区,我又占卜了涧水以东、瀍水以西地区,仅有洛地吉利。我又占卜了瀍水以东地区,也仅有洛地吉利。于是请您来商量,且献上卜兆。
洛邑,是周朝都城洛阳的古称,“八方之广,周洛为中,谓之洛邑”。周公营洛邑,因为在于土中,诸侯蕃屏四方,故将洛邑立为京师,是当时世界最大城市之一。《尚书》称“土中”、“洛师” 、“洛邑” 、“新邑洛”、“东国洛”。何尊铭文称“成周”、“中国”、“王城”等。洛邑瀍水两岸分布有周朝成周城和王城两座都城。
洛邑为周武王定鼎中原之地,周成王“宅兹中国”之处。周武王迁九鼎,周公致太平,营以洛邑为都,是为成周。武王伐纣成功后,就着手在国家的中央建立新都,于公元前1046年建立周王朝。两年之后,武王去世,周成王继位。接着,周公奉旨东征平叛,营建都城成周城。西周时期王城(洛邑)为周朝的宗庙宫殿区,成周城为殷遗民聚居区。东周时期,周平王迁都洛邑,至周敬王时发生“王子朝之乱”,周敬王曾动迁避居瀍水东的成周城。
成周城的营建,在《尚书》、《逸周书》、《史记》以及出土的周代何尊铭文中,都有详细的记载。这些诰文,集中总结了商、周时期都城构筑的指导思想,即:都城以政治功能为主,是周天子获取政治权力和实施政治统治的工具,因此,都城的位置必须选择在天下的中央,天子要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治理天下所有的民众,都城成周洛邑的选址和兴建,是商周时期这种筑城思想成功的体现和实践。
周公营建洛邑战略考虑的是巩固对东方的统治。西周建立后,其统治疆域不断扩大,势力范围几乎涵盖了现在西到陕西,东到山东,北到河北,南到长江的广大区域。然而,都城镐京位置偏西,对东、南、北三个方向的威慑力相对较弱,对于殷商遗民分布广泛的东方地区以及新开拓的领土,管控起来存在诸多不便。周公为此花费了三年时间,才平定了管叔、蔡叔的叛乱。管叔等人之所以叛乱,是因为对王位继承安排不满,同时也反映出西周初期统治面临的不稳定因素。
洛邑有着绝佳的地理位置优势,居 “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四方诸侯前来朝贡,洛阳的交通便利性使得朝贡过程更加顺畅,路途成本也相对均衡,便于对各方诸侯的管理以及加强与他们之间的联系。同时,这样的位置也利于经济交流往来,能够汇聚各地的物资与更大范围的商贸,这种安排,使洛阳成为南北交通交流的重要枢纽,后逐步发展为国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利国家的长治久安。
关于王城与成周城的分布,应该说是比较清晰的。洛邑包含王城和成周两部分,二者有着明确的分布区域以及不同的功能定位,共同构成了洛邑的整体格局,对维护周王朝统治起到关键作用。王城位于涧水以东、瀍水以西,这里是宫寝之所在。成周之地在瀍水以东,是周王室宗庙的所在地,同时也是殷移民所迁之处。
《尚书・召诰》等记载,周成王先是派太保召公到洛邑察看地形,进行 “相宅” 等前期筹备工作,而后周公来到洛邑,经过占卜等环节,确定在涧水东、瀍水西之间以及瀍水东的洛水之滨营建新城洛邑,且皆卜兆大吉,于是大规模营建工作展开,最终建成了这有着双城布局的洛邑。
西周实际上实行的是两京制,而九鼎象征着国家政权,是镇国之宝,放在洛阳这样的军事中心有更为现实的意义,只要洛阳能够稳定局势,整个周朝的天下就会稳定,政权就会稳固,九鼎同样也会安全,如果洛邑失守,那么周朝的天下也会失守,九鼎也就不再属于周朝。西周的两京制,就是西京丰镐和东都洛阳,丰镐是政治中心,有着周王的宗庙,主要功能就是祭祀祖先,又被称为宗周,洛阳是军事中心,有着九鼎,主要功能就是对外征战,接受贡品。根据史书及出土文物的记载,周天子的军队总共有14个师,其中洛阳驻扎了8个师,这就是成周八师,周朝超过了一半的军事力量驻扎在洛阳。
周公定鼎洛邑,所用的九鼎是从哪里来的,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问题。《史记·封禅书》: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皆尝亨鬺上帝鬼神。遭圣则兴,鼎迁于夏商。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沦没,伏而不见。相传九鼎是大禹所铸,大禹接收了天下九州进贡的铜,铸成了九鼎,九鼎象征着天下九州,相传上古九州也是大禹所划定的,将整个天下划分为九个一级行政区,九州就是九鼎,象征着整个天下,也象征着最高政权。夏朝灭亡后,商朝得到了九鼎,周武王灭商后,命令南宫括与史佚一起将商王的祭祀重器九鼎和其它国家的珍宝玉器迁到了周朝国都,也就是丰镐,第二年,周武王因病去世,他的儿子周成王即位。
周成王由于年幼,由召公与周公辅佐,周成王居住在丰镐,派召公规划并测量洛邑,以便完成周武王的心愿,周公再次占卜并勘察,终于动工开始修建洛邑,建成之后,把九鼎从丰镐迁到了洛邑,这事记载在《史记》之中。《史记 周本纪》: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丰镐是西周的都城,周成王又居住在丰镐,是何种原因要把九鼎迁到三百多公里之外的洛阳?其中是有诸多考虑的。
周公曾经说过:洛阳是天下的中心,天下四方来进贡,路程都是一样的。从当时已知的地理范围来看,洛阳的确是天下的中心,西周时期的势力范围是:西到甘肃一带,东到山东半岛,北至河北,南到长江流域,而洛阳正好在四个方位的中间位置。如果说为了进贡而修建一座城池,可能有些小题大作了,要知道在西周时期修建一座城池的工作量及消耗的人力、物力、财力是相当大的,进贡的物品显然比不上消耗的物品,而且周天子居住在丰镐,进贡的东西都放在洛阳,这也不合适。只能说为了方便进贡只是其中一个原因,且是不太重要的原因。周武王、周成王想要修建洛阳,显然有更深刻的考虑。
何尊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兹乂民。这是刻在何尊这个青铜器上的铭文,意思是:以此地作为天下的中间,来治理天下的人民。这里是把洛阳比作了中国,这也是中国二字最早的实物凭证,这里的中国显然就是华夏的地理范畴,可以理解为天下最中间的国,也可以理解为整个天下的中间。在古人的思想之中,天下之中就是中国,中国之外就是蛮、夷、狄、戎,这是以地理位置来区分华夏与蛮夷的,此外,还有文化上的区分,也就是衣着华丽为华,礼仪之大称夏,故称华夏,华夏就是中国,中国就是华夏。
周定鼎洛邑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监视和震慑殷民。周人起源于西边的陕甘黄土高原和渭水流域一带,商人则居住在今河南省为中心的中原地带,周武王灭商,只是消灭了商纣王及对商朝忠心的几个诸侯国,仅仅一战就消灭了商,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并不简单。周武王灭商只是消灭了商朝的中央,商朝的大多数诸侯及商朝的主力军队都不在国都,商军主力在东边的淮夷一带讨伐夷人,周武王只是趁商朝主力东征之际,来了一场“掏心”行动。武王灭商后,商纣王的儿子还活着,并被封了诸侯,周武王灭商后,就又回到了丰镐了,原来商朝统治天下的局面,变成了周朝统治天下,但是周王却在相对较远的西边,而中原一带则居住了大量的商朝民众,这就对周朝的统治构成了威胁。
周武王和周成王为了消除了商朝残余势力的威胁,决定修建东都洛阳,用来管理与镇压反抗周朝的人,事实上周武王与周成王的想法是非常正确的,商朝灭亡后没多久,商纣王的儿子武庚就发动了叛乱。周武王早就料到了武庚会叛乱,还作出了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周武王在朝歌附近设置了邶国、鄘国、卫国三个诸侯国来监视武庚,同时修建洛阳作为周朝的东都来行使宗主权,武庚叛乱时居然联合了周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一起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
三监之乱最终被周公平定,根据史书的记载,周成王还把商朝的遗民大量迁到洛阳附近居住,实际上是监视和防范这些商朝遗民,因为谁也不知道三监之乱后还会不会发生类似的叛乱,洛阳更像是周朝用来镇压与管理商朝遗民的城邑,具备浓厚的军事色彩。周成王居住在更为安全的丰镐,这里是周人的大本营,大概率不会发生叛乱,周天子很安全,洛阳则是军事中心,以周公为首的大臣来管理,以维护周朝的统治,这种布局在当时来说是比较合理的。
作者简介:董延寿,十三朝古都洛阳人。南开大学博士,历史学二级教授,洛阳科技职业学院发展顾问、学术委成员。祖籍孟津麻屯镇董村,生长于洛阳老城。京津沪汴多地读书,文史哲经略有涉猎,潜心学术,钟情教育,热爱收藏。崇尚知行合一、践行经世济用,喜写随笔小品,时有文章著作行世。创有洛阳古雒斋艺术博物馆,书斋亦古雒斋,自号古雒斋主。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