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地市资讯 >

咬定青山不放松:记卫华集团创始人韩宪保

来源:河南智库舆情网 作者:田波涛 时间:2021-12-31
导读:

  本网讯(王自亮)一场初雪,把卫华农场妆扮得别具风情。农场笔直乌黑的路面上,嵌满了红黄的落叶,两旁的法桐,越加斑驳,展示出一派逼人的景色。谁说春光美?初冬更迷人。成熟的人,历经世事的人,都喜欢这烂漫的初冬。


  在卫华农场,见到了闻名已久的韩宪保先生,这个长垣商界传奇式人物。先生蔼蔼如也,一点也没有架子,待人热情,话语谦和。至人如常,越让人感觉他的不凡。听他娓娓而谈,一幅波澜壮阔的商海弄潮儿画卷在我们面前铺展。


  穷人孩子早当家

微信图片_20211231200408.jpg

  韩宪保自小家境贫困,但他极为聪明,中小学成绩都在班级前列,特别是数学,更是遥遥领先,他是为数不多的被老师待见的学生,老师欢喜地称他为“小天才”。他大胆敢言。有一次,一个老师上课讲题,他听着不对劲,马上举起手:“老师,你讲的不对。”童言无忌,颇有“当仁不让于师”的勇敢。但这样聪明的学生,却与高中失之交臂。离开了心爱的学校,那一段时间,他辗转徘徊,似乎进入了人生的低谷,渴望通过读书考大学改变人生的梦想破灭了。


  艰苦的生活并不容他多想,贫穷能抹去一切矫情,升学之路不通,韩宪保暗下决心,一定要努力挣钱,养家糊口。他冷静分析自己:身体弱,干体力活不行,他瞄准了经商。他第一个活计是卖米花团。制作很简单,他找了本家堂兄,几天就学会了。他现在讲起操作过程,还津津有味:大米爆好,然后熬糖稀。糖稀是用红萝卜熬的。一大锅红萝卜,放在锅里煮,煮熟捞去水分,继续煮,直到成为黏稠的丝,然后抹在大米花上,拌匀。再把米花涂在模子上(模子是两片木板,各有一个凹,扣在一起就是一个米花团)。他每天走街串巷,一天下来跑百十里,由于他为人厚道诚实守信,生意还不错,一天能卖5元钱。


  可是,有同学的村子他是不去的。从旁边的麦地里踩了麦荏走过。他害怕人家说他“大小伙子卖这个”。这个穷困的少年,有着强烈的自尊心。


  这样持续了半年,“一定要做大生意,挣大钱。”韩宪保一次次在心里说。到了收麦,天气热了,米花糖不成形,不能做了,韩宪保又寻到了新的商机:他所在的魏庄街道韩了村祖辈有补锅打铁的传统,他就拾起老本行,跟本家叔跑新乡收废铁,然后再拉到乡里倒卖。每天晚上,他们赶到县城火车站,把平板车抬上去,次日一早,就在新乡周边铁厂转悠,收废铁。回来就拉了几百斤的沉重的架子车,往家里跑。夏日,烈日炎炎,汗水能把人烤化;冬天,寒风刺骨,能把人冻透。他虽然身子弱,可能吃苦,不怕累。有一次,刚修的路面,沥青被晒化,他拉了车子,穿了硬板鞋,一步一个脚印儿,就那样,咬了牙往家里赶。这么多年了,回忆起往事,他还不胜唏嘘。


  勇敢的转型


  大概干了一年,虽然收入多了些,但韩宪保觉着一直掏苦力也不是办法,他看到大哥打铁钉,但不会销售,只有卖给业务员,由业务员再去销售。中间的差价白白让人赚走,韩宪保心疼。他就想,为什么不自己销售呢。说干就干,韩宪保置备一身行头,就当上了业务员,骑了车子走南闯北去推销。他聪明机灵,又勤劳能干,到哪都很受人欢迎。很快就站稳了脚跟,随后,又带几个人自己开铁炉、办钉厂,他头脑活,有思路,年纪轻轻,就成了大家的领头人。


  但不到一年,韩宪保就不干了。面对大家的不解,他说,“这打铁眼下还行,可没有出路。咱村世代打铁,有谁出来了!现在才一年,我的胳膊已经烙满了伤疤。这个行当不行。”当时,村里电动葫芦维修很挣钱,韩宪保又敏锐捕捉到了机会,他带领村里人,又开始外出维修电动葫芦。


  就这样,韩宪保一步步努力,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其后,他转战山西各地,最后又到东北,专门维修电动葫芦。可是,维修容易,配件不好弄,每一次生产配件都要跑到南方工厂去购买。韩宪保就察觉到这中间的商机。他干脆就回到老家,成立门市部,做起了电动葫芦配件销售的生意。他做生意讲诚信,重质量,又价格公道,因此,非常受欢迎,生意越来越红火。


  卫华“三亩地”

微信图片_20211231200417.jpg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鼓励兴办民营企业,村里支书找到他,说村里有一块地闲着,要韩宪保办厂。韩宪保真就办起了工厂。从这之后,工厂逐渐走向正规,生意越来越红火。


  这就是卫华的“三亩地”。


  虽然是小厂,但韩宪保管理规范,质量要求严格,很快就名誉一方。随着规模越来越大,原有的厂地已经不适合工厂发展,又搬迁到新厂区。韩宪保就提出了“两个打破”(打破家族式管理,打破作坊式生产),率先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在当时,很多企业还处在无序竞争和低层次价格战时,韩宪保的眼光和胸怀就尤为难能可贵。


  韩宪保的格局和胸怀之大,令人叹服。他为人表里如一,说到做到,从不搞两面派,他为人谦和,尊重别人,他做事又特别认真,认定的事,不达目的不罢休。这些,都注定了他的成功。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够成功,韩宪保的成功,离不开他的努力,更与他的为人厚道、胸怀格局、聪明睿智有关。这些年,他坚持不午休、不歇周末,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了企业发展之中。短短三十年,从名不见经传的小厂到起重行业的龙头,从几百万产值到几十个亿,从配件生产到大国重器,韩宪保带领卫华集团书写了一个民族工业发展的奇迹。


  活到老干到老


  眼看着卫华这艘战舰稳稳驶向深蓝,行稳致远,在卫华集团建立三十周年厂庆上,韩宪保宣布退休。他说,三十年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阶段,你看,国家表彰工作满三十年的教师、三十年党龄的党员,何况,他投身起重界已经不止三十年了呢?


  但退了后干什么,他很清楚,绝对不能闲着,就像一架高速列车,猛然刹住车,这可受不了。他把目光投向了农场,卫华农场是韩宪保手里一个拖后腿的项目,看着起重等产业飞速发展,就农业这块亏损。韩宪保憋了股气:一定要把农业搞上去,树立一个绿色发展的标杆。


  他说干就干,从此就一头扎进了农场。韩宪保是一个极度认真的人,做人做事,都是如此。到了农场,就开始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开始了一系列整顿,他以身作则,带领大家学政策、学技术、闯市场、拓产品,在他带领下,卫华农场很快就面貌一新,欣欣向荣,朝着绿色化、健康化方向快速发展。


  看到他,我就想到了辉县的全国劳动模范范清荣,两人不相识,两人却何其相似也。都是立足自身,做出了别人难以企及的成绩;而在旁人看来功成名就时,又意气风发,再攀新的高峰。


  初冬的农场,一片平静,可在韩宪保领导下,这片美丽的土地,正在蕴酿着,涌动着蓬勃的活力和希望。


地市资讯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