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石智卫 李杰)老城区是洛阳最早的建成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资源禀赋独特,坐拥历史建筑130处,文保单位65个,其中国保单位7个、省保单位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59项;应天门、天堂明堂等景区7个,国家牡丹园等牡丹观赏园5个,是全国唯一一座历经三千年没有断代的城池。近年来,老城区文旅文创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洛邑古城、天心产业园、隋唐大运河遗址公园等文旅项目相继实施,吸引力、影响力、美誉度加速提升。老城区先后荣获“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首批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河南省第一批商业步行街示范街区”等国家、省级荣誉。2021年接待游客113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78亿元。
老城区将以省、市“两会”精神为引领,锚定“六个一”发展目标,围绕“一城一花一谷一中轴一项目一基地”,以“颠覆式创意、沉浸式体验、年轻化消费”,抢抓文旅文创产业发展新“风口”,争当“文旅文创成支柱”的先锋队、排头兵,全力打造沉浸式文旅目的地。
加快重塑老城古都风貌
2013年以来老城区倾力打造洛阳文旅新地标——洛邑古城,成为洛阳乃至全省古城文物保护、展示和文化传承、发扬的标杆,但整个古城保护利用面积不足十分之一,仍存在诸多问题。古城建设与重振洛阳辉煌一脉相承,与老城未来休戚与共,与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息息相关。2021年12月,市委书记江凌调研老城时,提出要“高度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突出古城韵味,注重文化延续,更多采用微改造这种‘绣花’功夫,高标准推动洛阳老城的保护利用和有机更新,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为古城保护利用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发展方向。老城区将坚持“政府主导、统一设计、市场运作、分片推进、化整为零、全面开花”的思路,报请成立市级项目指挥部,全面启动古城建设,并于3月份实质性启动长夏门、丽景门、传统民居大院、府文庙、建春门、城隍庙等六大片区建设,6月底前完成长夏门、建春门及总长8公里的城墙方案报批。对洛邑古城精细包装、提档升级,确保一期续建项目牡丹文化节前主体完工,10月底前运营,把洛邑古城整体打造成样板工程。同时诚邀各类建筑业企业参与古城建设,同步完善提升路网、管网、绿化等设施,重塑“九街十八巷七十二胡同”城市肌理和历史文脉,推动明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古城保护与展示,展现洛阳古城新形象,重现古城辉煌风貌。
全力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
隋唐洛阳城轴线展示工程洛阳以北段主要位于老城区,按照江凌书记“推动隋唐洛阳城轴线展示工程早日贯通,再现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的指示要求,老城区赓续城市历史文脉,围绕隋唐洛阳城中轴线,启动龙光门遗址保护工程,加快建设翠云阁,联动开发宫城区周边“一街游千年”等项目,全面恢复古都历史中轴线气象。一是重现“邙山晚眺”胜景。采用运营的思维方式,加快建设隋唐洛阳城中轴线最北端的标志性建筑——翠云阁,力争今年牡丹文化节主体完工,10月份建成开放,成为俯瞰洛阳城区的观景台,讲述洛阳隋唐城建设历史,欢迎八方游客登高远眺洛阳高大的城郭,雄伟的宫阙,宽广的园囿,富丽堂皇的楼阁,与牡丹阁南北呼应,再现洛阳八大景之“邙山晚眺”。二是贯通隋唐城中轴线。配合推进隋唐洛阳城宫城北区唐宫市场环境整治与遗址保护工程,明年牡丹文化节前对外开放;加强玄武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启动龙光门遗址保护工程,谋划推进天津桥—应天门—明堂天堂—玄武门—龙光门—翠云阁隋唐城中轴线南北贯通,打造洛阳“隋唐不夜城”。三是打造“一街游千年”。年底前,完成黄梅路南段、五贤街综合改造提升。植入优质文旅业态,逐步将“一街游千年”项目打造成为集美食、民宿、演艺等为一体的文旅消费集聚区,让游客穿上唐装来一场穿越之旅。
用心构建全要素牡丹产业社区
“洛阳牡丹甲天下,邙山地脉花最宜”。国家牡丹园(中国洛阳国家牡丹基因库)、洛阳牡丹园等五大牡丹观赏园均在老城,辖区邙山街道办事处2001年就被国家林业局、中国花协命名为“中国牡丹之乡”。现有牡丹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牡丹盆花20万盆,热销港澳台、欧美等20余个海内外地区。老城区将紧紧围绕“推动牡丹观赏和产业发展提质升级,持续叫响‘洛阳牡丹甲天下’品牌”的发展思路,加大牡丹产业支持力度,以加快建设牡丹产业社区为重心,搭建“一中心、六平台”产业布局,建设牡丹花卉博览交易中心,特色种植、产品研发、观赏研学、展览交易、冷链物流、休闲旅游六大功能平台,辐射周边产业,完善配套设施,打造触摸牡丹文化的文旅“打卡地”。同时,整合五大牡丹观赏园资源,形成“一园一特色,四季有游人”的主题乐园聚落。力争今年年底前,完成洛阳牡丹产业社区项目一期整体建设,明年牡丹文化节前达到初期运营效果,围绕“吃、住、行、游、购、娱”,打造年销售15亿元以上的全要素牡丹产业社区。
快速推进老城翠云谷乡村旅游示范带建设
依托城市近郊的区位和环境优势,结合瀍河老城段两岸景观生态,建设翠云谷乡村旅游示范带。一是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年底前解决好涉农社区给排水、垃圾分类等问题,建好路网、景观设施,改善人居环境,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二是抓好农文旅项目融合。开工建设总投资43.3亿元的翠云谷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等8个乡村振兴项目,因地制宜建设乡愁博物馆、民俗馆等,开展丰富多样的优秀乡土文化、民俗文化活动。以云栖谷民宿项目为引领,发展乡村民宿产业,打造出环境优美、舒适精致的休闲度假民宿,今年牡丹文化节前对外运营。3月底前启动区域游客中心建设,8月底前完成游客中心和翠云谷景区大门建设,10月底前沿河部分区域效果展示开放,达到初步运营条件。三是抓好乡村旅游运营。积极引进品牌企业、专业化运营团队和多元投资主体,加快形成乡村旅游、农耕体验、生态观光、特色民宿、体育运动、健康休闲、养生度假等融合业态,持续促进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体旅融合,从“产品营销”向“风景营销”“文化营销”“健康营销”“体验营销”转变,在希望的田野绽放乡村旅游之花。
着力打造优质沉浸式文旅体验项目
老城区积极贯彻落实“打好‘盛世隋唐’牌,做强隋唐洛阳城文化IP,积极引进品牌企业、专业化团队和多元投资主体,推出更多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独具魅力的隋唐文化标识。”的指示精神,依托十三朝古都厚重的文旅资源禀赋,迎合年轻化消费新趋势,推出更多承载洛阳历史、洛阳记忆的沉浸式文旅服务与文创产品,打造一批优质沉浸式体验项目。利用“风起洛阳”等优质文旅IP,突出场景布置、气氛营造、跨界融合,今年牡丹文化节前,创作投用“梦里隋唐、尽在洛邑”“风起洛阳”等6个大型实景剧本体验项目。丰富天堂明堂、应天门、洛邑古城夜间游览服务,打造3到5个多元化沉浸式夜游精品。依托国花牡丹资源,推出牡丹鲜切花、牡丹茶制作等体验项目。依托博物馆、文化场所、公园,通过场景塑造、科技融入、主题串联、特色活动,打造沉浸式博物馆、沉浸式主题公园、沉浸式展览,为游客塑造沉浸式体验空间。依托非遗、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发挥研学旅行基地、作用,探索非遗、红色旅游的沉浸式表达,为游客提供更多可感知、可参与、可互动的沉浸式体验,让旅游更有“诗意”。
全面建设老城文旅企业总部基地
老城区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专业的文物保护利用能力、密集的文物古迹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唯一性。按照江凌书记“谋划举办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叫响洛阳文旅企业总部品牌”的指示要求,老城区凭借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优势,建设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的文旅文创大厦,打造占地1300亩的文旅文创产业社区,力争培育并引进10到20家文旅企业总部入驻。按照“总部在老城,项目辐射全国”的发展思路,吸引更多文旅企业落户老城。同时争取省、市在老城区多举办沉浸式文旅产业发展论坛、第三届世界研学旅游大会、文旅专家座谈会、文艺界座谈会等活动,让更多专家学者把脉问诊;吸引更多有实力、有情怀的企业参与洛阳文旅发展;鼓励青年人和社会各界人士为洛阳文旅发展建言献策,让洛阳文化更好地走向“远方”。
老城不老,老城更新。新的“老城”已然成为新的城市名片。真诚欢迎国内外新老朋友到老城做客,走走“老城老街老巷子”,看看“老墙老院老房子”,品品“老门老户老名字”,逛逛“老号老店老铺子”,品古韵生活,享岁月静好。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