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地市资讯 >

洛阳社会建设这十年:走向高质量社会建设之路

来源:河南智库舆情网 作者:韩洪涛 时间:2022-11-25
导读: 党的十八大以来,洛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建设发展之路。

洛阳社会建设这十年:走向高质量社会建设之路


微信图片_20221125211646.png

洛阳理工学院 韩洪涛 卢守亭 张瑞玲


党的十八大以来,洛阳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推动社会建设理论和实践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建设发展之路。


一、社会建设的新向度:建设高质量社会

“社会质量”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欧盟学者提出的一个用以衡量社会发展状况的概念,它内在地包含了社会经济保障、社会凝聚、社会包容和社会赋权四个方面内容。从该理论出发,结合中国社会建设的实际,洛阳提出了衡量社会质量的四个维度: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发展的文化基础、社会发展的结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制度基础。并将提高社会质量,建设高质量社会,定为洛阳社会建设的新向度,进而明确了“福民强市”的工作理念,即富民是根本,惠民是核心,亲民是途径,安民是基础,使洛阳社会建设向着高质量社会的目标迈进。


二、社会建设的新目标:保持有序兼具活力

2011年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的讲话中指出:“要牢牢把握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这一讲话提出的“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的目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要求”,也是社会建设的新目标。为落实这一目标要求,洛阳提出了建设有序与活力兼具社会的基本思路:(1)通过社会整合机制,在市场经济“陌生人世界”中形成新的社会认同,达到社会有序运行的目标。(2)通过社会动力机制,使社会充满活力与创新。(3)重视国家、市场和社会的有效整合,促进社会有序运行又充满活力(4)实现社会资源与社会机会的合理配置,推进社会从“无感增长”到“有感发展”。(5)再造基层社会组织架构,保证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三、社会建设的新阶段:推进治理与善治

中共中央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里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标志着中国社会建设迈入“治理”的新阶段。洛阳认真研究治理的深刻内涵,围绕善治的要求,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制定了建设善治洛阳的指标体系:(1)居民收入状况,主要考察其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收入水平及平衡程度。(2)城乡一体化发展。(3)社会保障,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特别是面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如何解决人们对养老的“未来焦虑”问题是主要的考察指标。(4)公共服务,主要从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人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人均公共服务设施指数、居民对公共服务的满意程度等方面来衡量。(5)公共安全,—般从万人刑事案件发案率、万人治安案件发案率、非正常死亡率、群体性事件数量、居民安全感等方面衡量。(6)社会参与,一般从万人社会组织数量、万人志愿者数量、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服务支出比重、重大决策听证率、媒体监督的有效性、居民对参与社会管理的满意度等方面来衡量。


四、社会建设的新基点:立足社会新常态

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2014年12月9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必然带来社会发展新常态,在新常态背景下,社会发展步入新阶段,主要体现为:城镇化进入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阶段;劳动力供求关系进入结构性矛盾新阶段;收入分配进入收入差距回落转小的新阶段;职业结构进入“白领时代”新阶段;居民生活消费进入新型大众消费新阶段;社会发展进入更加关注发展质量新阶段。社会新常态为社会治理提出了新要求,也构成了新时期社会建设的新基点,基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新特点,洛阳提出了新常态下社会治理的新路径。新路径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更加强调“居民自治、社区共治、政府与社会良好互动”,以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促进社会互动,最大限度地凝聚力量,有效弥补了上述“善治”洛阳指标体系的不足。


五、社会建设的新动力:扩大社会参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从中可以看出,国家治理是总体治理和宏观治理,在这一治理体系中,国家、政府是治理的主体,承担着主导色,而社会治理,则是一种微观治理和多元治理。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党和政府是社会治理的领导主体,而社会力量,公共部门、私人部门、社会组织和公民是社会治理的具体运行主体。由此可见,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看,多主体、多层次、多面向、多维度的社会参与,是衡量社会治理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指标,更是推动社会建设的新动力,即要通过社会本体的发育和运作、社会力量的组织和动员,实现社会参与,进而推动社会建设,完成社会的“善治”。为此,洛阳做了以下方面的努力:一是提高居民收入,让社会参与主体享有更多的获得感,调动其参与社会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培育社会参与主体,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与管理,发挥其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四是解决好社会矛盾,畅通社会参与渠道,搞好社会力量的组织和动员。五是加强基层社区管理,保障社会有序运行。六是积极应对老龄化社会,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体系,解决好特殊社会参与主体的后顾之忧。七是加强社会创新,增加社会活力。


六、社会建设的新格局:坚持共建共治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的讲话中,不仅明确了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还提出了实现“政府、企业和社会共建、共治和共享的治理格局”的具体要求。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构建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决策论断。在此大背景下,洛阳市的社会建设在2016年也迈出了新的步伐,党委领导下的政府、市场、社会三力融合、互动发展的共建工作格局雏形初现,以利益协调机制、责任落实机制、第三方评价机制为标志的共治工作机制正在探索,以机会共享、过程共享、成果共享为核心、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广大民众的共享工作目标深入人心。这种新型的社会建设格局中,坚持“党委领导”和“政府负责”是中国特色。在此前提下,更加强调参与主体的“全民性”、治理过程的“共建性”和目标追求的“共享性”。因此,这种新型的社会建设格局在建设主体、建设机制、建设目标等方面具有了更多新的内涵与特征,形成了一个将参与主体、共建过程和共享目标有机统一起来的新型建设模式及其内容体系。


七、社会建设的新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报告更是通篇贯穿着这条主线,明确强调“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根本要义在于把实现人民的幸福作为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上面的八个“更期盼”,就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具体体现,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基于此,洛阳市把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八个“更期盼”,作为新时期社会建设的新定位,并从“更期盼”的八个方面作为分析视角,构建社会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推进社会建设工作。


八、社会建设的新举措:推行“三治”并进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间题的决定》指出,要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为全面加强和改进基层治理,巩固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实现洛阳市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2019年8月27日中共洛阳市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的实施意见(试行)》,提出将着力构建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的基层组织体系、治理体系和服务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2019年12月9日中共洛阳市委十一届十一次全会进一步强调:强化党建引领,发挥自治基础作用,突出法治保障作用,强化德治支撑作用,推动社会治理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更好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并进行了五方面的实践创新:(1)以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为基础,增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牵引力;(2)以共建共治多元平台、共商共议联席机制为载体,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的热情和活力;(3)以推进法治服务进村、进社区为抓手,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治建设的认同感、满意度;(4)坚持实践养成、教育熏陶、身边示范三管齐下,运用德治力量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区和谐;(5)以解决群众身边急事难事烦心事为重点,积极创新服务载体,推进服务特色化、精准化。近几年的实践证明,通过开展党建引领、“三治”并进、服务进村(社区)活动,洛阳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体系、治理体系、服务体系得到了加强,创造了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洛阳模式。


九、社会建设的新引擎:坚持开放引领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高社会建设水平。“十四五”规划建议对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为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洛阳市提出开放引领,以国际视野谋划推动洛阳各项建设。强调要转变思想观念、强化开放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克服“自满”心态、“等靠”心态、“安逸”心态,要跳出洛阳看洛阳、跳出河南看洛阳,以开放的眼光解难题,以开放的思维增活力,以开放的心态聚资源,以开放的格局树形象。通过在拓展开放通道上求突破,在建好用好开放平台上下功夫,在敞开开放大门上抢占先机,在优化开放环境上先行一步,开拓洛阳社会建设的新格局,增强洛阳社会建设的新动力,打造洛阳社会建设的新引擎,形成以大开放引领大发展的崭新局面。

责任编辑:郭跃铮
地市资讯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