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教文卫 >

赵克红书评《叩问人生放歌心灵——一部充满哲思与智慧的书》

来源:河南智库舆情网 作者:赵克红 时间:2023-05-07
导读: 《伊洛笔耕录》由《人生散论》和《牧心杂谈》两本书组成。此部书共收入散论杂谈文章400余篇,洋洋洒洒40余万言,足可看出作者在日常写作中的勤奋、刻苦与执着精神。

叩问人生放歌心灵


——一部充满哲思与智慧的书


作者:赵克红

微信图片_20230506093326.jpg


作者简介:赵克红,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河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铁路作家协会副主席,洛阳市作家协会主席等职。


我一向认为,好的作品是有现实温度、生命气息和精神活力的,它能使人产生心灵共振,使人向真、向善、向美。一日,当读过马夫《伊洛笔耕录》这部散论杂谈集之后,就更有了这样一种感受和体会。


洛阳,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洛阳境内,自古以来,就有伊河、洛河两条河流贯穿其中。伊洛,即是伊河与洛河的简称。作为洛阳地区的母亲河,作为黄河的两条支流,伊、洛河在洛阳东部的偃师区合二为一,然后滔滔向东,注入黄河,汇入大海。作者马夫的家乡,就位于伊洛河的交汇之处。伊洛大地,人杰地灵,名人荟萃,历史文化底蕴十分厚重。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马夫长期工作生活在伊洛河地区,对这片神奇的土地感情深厚,无疑也得到这片肥田沃土的深情滋养。所以我认为,他爱上文学写作,既是一种后天的努力,也是一种自然天性和与生俱来的文化传承。


984a76ab0f8341519d4cda746e8287f5_tplv-obj.png


《伊洛笔耕录》由《人生散论》和《牧心杂谈》两本书组成。此部书共收入散论杂谈文章400余篇,洋洋洒洒40余万言,足可看出作者在日常写作中的勤奋、刻苦与执着精神。


拿到书稿后,我出于对作者的尊重,认真阅读起来,但读着读着,在不经意之间竟被书的内容深深吸引住了。以至于到了后来,还有一种如饥似渴、爱不释手的感觉。那一个个启发人思考的题目吸引了我的注意,那一行行充满哲思与智慧的文字在我眼前燃烧跳跃,不时牵动着我的神经,滋润着我的心田,开启着我的智慧,鼓舞着我的人生。它们不但有丰富而贴心的内容,而且还往往以一种简约而独特的形式,让读者明白了许多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道理。比如,如何做人、如何工作、如何生活,等等。


《伊洛笔耕录》立意高远,主题鲜明,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实用性。


常言道:文如其人。马夫的文字与他的做人十分相似。在平时的交往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淳朴厚道、真诚率性,思想深刻、谦虚淡定,敢于担当、执着追求。书中所思所想,所言所写,所叙所谈,皆源自于作者的现实生活及人生感悟,读来不由得不使人倍感亲切,仿佛是在与一位好友茶叙、闲聊、漫谈和交心。可以说,作者在使用简单明了而又充满智慧的文字,表述着对生活的理性思考和对自我心灵的放牧,因而就不能不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和教益。


《伊洛笔耕录》内容驳杂、涵盖面较广。


认真阅读书稿后,感觉有不少文章,其正论、巧思织而为一,其神貌相近、气质有异,其各有侧重而又互为映衬。书中所选文章,多为因事说理、有感而发、直抒胸臆之作。或说事,或论理,或谈感想,或述体会,或总结生活经验,或汲取人生教训,或针对一时一事、论及一点而不及其余,或谈今论古、纵横驰骋而不遗余力。读者诸君如果能够仔细阅读每篇文章,必定能够从作者点点滴滴的笔墨之中,看出其用心之真诚、之着力、之良苦,发现其视角之独到、目光之锐利、论述之深刻之精辟。


譬如,谈论人生、谈论理想、谈论生活、谈论艺术,作者紧接地气,不避矛盾,不绕弯子,不故作高深,也不无病呻吟、隔靴挠痒,而往往是直奔主题、提纲挈领,抓住要害、要言不烦,让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就能够通情达理、引起共鸣,目有所获、心有所得。


又譬如,谈论自己,谈论他人,谈论心理,谈论性情,作者总是结合自身生活实际,在深入思考中有所启发、有所感悟、有所体会,并给人以淳朴、厚道、踏实、针砭时弊、对症下药之效,使人读罢此类文章,忽有一种果然如此、相见恨晚、心中为之豁然之感。


再譬如,谈论吃饭,谈论睡觉,谈论戒酒,谈论说话,谈论待人接物等等,看似生活中的小事,作者也都会紧扣问题,徐徐道来,然后进行抽丝剥茧、鞭辟入里的分析,最后还会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建议或办法,谈事究理可谓尽心竭力,用心至善、至纯、至美,不由得不让人深为感动、大为赞叹矣!


《伊洛笔耕录》在艺术上,有一些明显的特点。


一是文章短小精悍,意蕴深远。文学是一个自由的天地,中国散文史上早就有一些非同小可的短文,值得夸赞。例如《世说新语》、东坡随笔等,例如晚明的一些小品文等等,虽都是寥寥数语,没有多少文字,却能够穿越时空,让后世惊叹不已。当下,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加快,许多人没有更多的时间沉浸在长篇大论之中,还是更喜欢读一些短小的文章。本书所选文章,事实上顺应了这样一个潮流。


二是文章思维缜密,感情充沛。文章合为时而著。又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显然,在本书作者的骨子里,浸透着中国文人的气血和担当,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情怀,这就使其笔下所涉文章内容之广之深,真可谓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可以说,马夫的每一篇文章,大都负载了不轻的思维和情感重量。


三是文章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写作风格随性自然,题材选取自由广泛,篇章结构驾轻就熟,起承转合不拘一格。尤其是,其在语言表达方面,娴熟精准,豁达爽朗,凝练利落,清新明快,朴实无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此,书中文章也就更具有了很强的吸引力、穿透力和感染力,读来使人如拉家常、如沐春风、如饮甘露、痛快淋漓。


《伊洛笔耕录》中,妙语警句也俯拾皆是。


例如,在《“天道”和“人理”》一文中,他写道:“一个人,循天道而行,按人力办事,才能健康幸福地生活,达到天长地久;而一旦违道背理,则必然走进人生的死胡同。人一旦悟道之后,似乎什么都看开了,什么都顺遂了,什么都舒心了,什么都不再斤斤计较了……”读到这里,不由得就让我想起了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段话。作为自然具象的人,只有遵循自然,才能安享个体生命的美好,当心境开阔了,眼睛就会看到更多风景,人生便会向上向善,便会在现实生活之中发现美、体验美、崇尚美,感受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和社会的暖流。


在《论敬畏》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在知敬知畏中顺应天理,在知敬知畏中找准定位,在知敬知畏中无私无畏,从而达到与天地共化育、与万物同繁荣的崇高境界。”诚哉斯言!相对于自然界,人真的只是一粒尘埃,一枚草芥,一滴水珠,一抹浮云。人,源于自然,最后还要回归自然。其实,崇尚自然,并不是要逃离纷扰的社会,而是要顺应自然,在纷繁的社会万花筒中将自我锻打得更加坚韧和顽强,在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里让自己变得更加崇高与优秀。知敬畏,顺天理,听潮起潮落,看云卷云舒,这的确不失为做人的一种高尚优雅境界。


散论杂谈,是一种比较自由的写作文体,也正因为如此,才最少拘束、最少墨守成规、最少限制人们的思想自由和创作激情。在本书中,作者随心所欲不逾矩,俯拾即是好文章,在写作手法上,表现出了很强的自觉性和独创性。也正因为如此,这些原本看似枯燥无味的论说文,读起来竟也没有老生常谈之嫌、“八股文”之气,而是生动有趣,让人爱不释手,受益良多。


其实,评判一部文学作品是很难的,它的高与下、好与坏,对每一个个体生命来说,总会因阅历与素养的不同而显得千差万别。但是,最公正的评判者不是别的什么,而是读者和时间。不管怎么说,我认为,马夫的《伊洛笔耕录》是一部能够改善人生心理和生活状况的书,是一部能够提升人生修养和精神境界的书,也是一部与真正的人生经典有着相似功效和作用的书。相信读了这本书的人,一定能够从中领略到一种美好的人生意蕴,一定能够从中感觉到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力量,也一定能够从中体验到一种人生的激情、感动和温馨。


但愿这样的散论杂谈,愈多愈好,愈“散”愈“杂”愈好,愈“论”愈“谈”愈好。

责任编辑:郭跃铮
科教文卫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