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科教文卫 >

彭忠彦:历史烛光的影子

来源:豫西文苑 作者:彭忠彦 时间:2024-12-01
导读: 彭忠彦: 乳名石头,笔名韵石、石彦。1961年4月出生,河南汝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汝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出版长篇小说《曲行天下》;中短篇小说集《黄金女》《天爱》《窑祭》《青精灵》;散文集《古韵汝州》《乡情似火》;长篇纪实文学、人物传记、报告文学集等等20余部。

7fcae118e8174dfc82eb0c4ef03eeeeb~tplv-obj.jpg

二苏温泉神浴


长夜醒来,品味梦境,仿佛看见历史烛光的影子在眼前舞蹈,亦真亦假、亦幻亦梦。


我梦见苏轼苏辙兄弟在汝州温泉神浴的情景:武侯池内热气蒸腾,水雾袅袅,躺在锦缎般光滑的泉水里,二人舒坦地“噗噗”吹着热气,登岘山的疲劳顿时时从毛空中被挤了出来;一切的烦忧从心头被榨了出去;一切人间的贪欲和奢侈从大脑中被赶了出来。不知此时是躺在天宫的瑶池,还是卧在人间的温泉?滑溜的泉水像无数条小鱼儿在浑身上下游动,痒痒的惬意填满胸海,被神汤圣水洗浴得亮亮晶晶的魂灵,此刻超然出窍,乘着袅袅升腾的蒸气飞跃太空。缥缈的仙气雾帐中,苏轼看见女皇则天飞来了,飘舞的裙裾带来了大唐的的雄风……


我透过濛濛的雾帘,望着鱼儿样愉悦游弋的苏轼兄弟,思潮若涌。绵软的温泉水啊,你虽无声无语、无骨无筋,但你却以无与伦比的内涵和特质,疗疾治病,消疲除垢,让天下帝王、文豪、百姓欣喜若狂。


不知何时二苏已飘出了武侯池。徜徉在古风浸润的小镇上,聆听清风在轻轻诉说千年沧桑,举手投足之间,仿佛都可触摸到弥漫在小镇空气中古文化的馨香,随时都可享受到四溢的灵光和清新空气的神浴。


八卦楼前“汩汩”涌出的温泉流出一条土渠,聚集在一个椭圆形的水坑内。一阵粗犷的喊声打断了二苏的思绪。“温汤水,实在好,不远千里来洗澡。一洗澡,病就好,生龙活虎往家跑。”一个汉子在对面的水坑中跳跃着、嚎叫着。这个牛皮癣顽症患者两个月洗浴病已痊愈。苏辙看着他手舞足蹈的泥人形象,“嘿嘿”地笑了起来。苏轼说:“温泉神浴自成仙。此行足矣,神泉浴我肌肤,古韵浴我灵魂。乐享如此神浴者,唯弟弟供职的汝州温泉也!”


梦境散尽,历史烛光的长影钻石般透过岁月的屏障飞来,虽影影绰绰,而又真实鲜活。据史料记载:一代女皇武则天汝州温泉神浴时,仿照王羲之兰亭“曲水流觞”的故事,命人掘池一个,群臣围池而坐,把斟满美酒的羽杯放在池中,杯借泉水浮力,漂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得一饮而尽,并赋诗一首以庆升平。一杯美酒漂浮到“文章四友”之一的苏味道面前,他双手捧起酒杯一饮而尽,然后出口成章,“温液吐涓涓,跳波急应弦。簪裾承睿赏,花柳发韶年。圣酒千钟洽,宸章七曜悬。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钧天’”……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闰四月,苏轼由定州知州被贬为英州知州。由定州至岭南数千里,举家迁徙,费用浩大,苏轼囊中羞涩,只好到汝州找他的知州弟弟苏辙筹措路费。这次他在汝州游乐十多天。苏辙带他登岘山、游温泉……苏轼在他的《温泉七记》中记录了温泉的盛况:“温泉七其一,盖此地也,沐浴可疗疮疾。前人引水行数步为浴池,珉甃甚洁,规模颇宏……”


千年的文字诉说着二苏幸临温泉的历史事实,而融进我梦境中的传说和幻觉,演绎着一代文豪温泉神浴的佳话。

c296eebfe1394703a5e3e399ae9365c8~tplv-obj.jpg

东坡的“笔仙”故事


我说:“‘笔仙’在汝州,世界第一台无人售货机也诞生在汝州!”


那人说:“吹牛,吹上天当心摔成肉酱……”


我气坏了,急转身去书房拿书,那人一伸腿把我绊倒了,梦就醒了。品嚼梦境,意犹未尽,开灯打开床头的《苏东坡全集》翻阅,在《东坡记》找到了他记载的一件令汝州人引以为荣的无人售笔机之事。它在宋人著的《文房四宝·笔》中也有同样的记载:


五代后晋(937~946)年间,汝州城内有一个做毛笔的读书人,他每晚上只做10支,天一亮就把笔装进一个特制的竹筒里,然后将竹筒插在门旁的墙洞中,随即关门或读书或全家出游。有人买笔,只需向竹筒内投入30文钱,便有一支笔自动跃出,质量绝对上乘,勿须挑拣。投的钱少,则无笔跃出,卖完为止。第二天又是10支,不多不少。由于他的笔物美价廉,而且卖法奇特,人们对他十分尊敬,称他为“笔仙。”


柔软的历史烛光长影总能刺破尘封的岁月,走向世代民间,走向大众民心,虽被演绎得神乎其神,但总能和历史找到共同的支点,引起心灵的共振。譬如这“笔仙”和无人售货机的故事。


长夜难眠,文心至诚,思绪若涌。文化拉动旅游,名人效应撬动经济发展。期盼温泉镇竖起二苏神浴的雕塑,祈盼市政府在汝州的闹市立起二苏的塑像,企盼汝州文旅演绎“笔仙”的故事,彰显举世第一台无人售货机的荣耀,乞盼某位儒商再续“笔仙”品牌的辉煌……

d82082359c324dee9a6b010be4a9e597~tplv-obj.gif

兄弟同游龙兴寺


历史烛光的影子总要拉长岁月的文化链条,连接历史与现实,贯穿正史与野史,游弋史籍与传说。


在老汝州的民间,一直传说苏东坡是汝州的大官,因受奸臣陷害被皇上贬到南方的一个孤岛上。后来在朝中的弟弟苏辙得到新皇上的信任,掌握了兵权,杀害奸臣救出哥哥。不久,东坡官复原职……


虽然上述传说折射出历史的影子,但真实的历史并非如此。北宋元丰七年(1084)三月,宋神宗亲书手札,授苏轼为汝州团练副使,而苏轼并未到任。10年后的宋绍圣元年(1094)初夏,56岁的苏辙因“以汉武比先朝”之罪,由北宋王朝的门下侍郎贬至汝州任知州。同年闰四月,东坡和弟弟汝州相会。


苏辙到任适逢汝州大旱,他首先动员汝河沿岸百姓引汝河水抗旱,进行生产自救。然后带官员在州衙后花园设坛祭神,为百姓祈雨。苏辙亲自撰写和宣读《汝州谢雨文》,后收入《苏辙集》中。苏辙祈雨之后三日,许是巧合,许是诚心感动上苍,汝州终于普降大雨,解除旱情,百姓齐颂新任知州敬天爱民的无量功德。


同遭贬官的兄弟汝州相会,心头真是百味杂陈。但一向乐达为民、热爱生活的兄弟,从不会得过且过的。苏辙带弟弟去游汝州龙兴寺。该寺建于隋代以前,因唐代吴道子绘佛图壁画而扬名天下,李白携诸从弟观光留诗,颜真卿孤忠守志就义于此。汝州人即在龙兴寺内建忠烈祠纪念这位以书法和忠义昭示天下的重臣。苏辙就任后见龙兴寺吴画年久失修,油彩脱落,就捐百缣修复龙兴寺吴道子画壁。苏轼见状,心生感慨,赋诗《子由新修汝州龙兴寺吴画壁》,赞曰:“他年吊古知有人,姓名聊记东坡弟。”

d82082359c324dee9a6b010be4a9e597~tplv-obj.gif

苏辙赋诗望嵩楼


站在望嵩楼旧址,我仿佛看见历史烛光的影子箭一般,“嗖”一声从千年前的大宋穿越而来。苏轼兄弟站在望嵩楼上,欣赏嵩山胜景,把酒临风,吟诗抒怀。


苏辙于绍圣元年(1094年)孟夏到任汝州赴任。十八年前苏辙作陈州教授时,考试洛阳举人曾游嵩山。绍圣元年初葆光法师得《嵩山图》,将游嵩山,苏辙与他相约说:“闻此州(汝州)在嵩少之阳,登城北望,可以尽得其胜,君何时为此游,吾将举酒与子相望,虽不能同,亦庶几焉。”(《蹇师嵩山图并引》)苏辙到汝州后忙于引水抗旱和祈雨,州衙有许多事情要处理,无暇去嵩山游玩,但为不失约就写了《嵩山祝文》,派家兵送到嵩山与法师相会。自己则登上望嵩楼遥望嵩山。只见“连山障吾北,二室分西东。东山几何高,不为太室容。西山为我低,少室见诸峰。”面对圣山,鸟瞰汝州四周美景,一面饮酒,一面欣赏嵩山景色,远离朝堂勾心斗角的环境,顿感心旷神怡,心中郁气散尽:“可怜汝阳酒,味与上国同。游心四山外,寄适酒杯中。”(《望嵩楼》)


fd74d94b16554ae798296735a9ede5a7~tplv-obj.jpg

思贤亭前宏志遂父愿


北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杨忆起知汝州(《宋史·杨忆传》),以文墨自娱,得诗百余篇。还朝后汝人刻其诗于石,并为他建思贤亭。苏辙贬官汝州时亭已破旧,诗石散失过半。苏辙重刻杨忆汝州诗,增广思贤亭,龛诗石于亭壁,并作《汝州杨文公诗石记》。“公以文学鉴裁,独步咸平、祥符间,事业比唐燕、许无愧。所与交皆贤公相,一时名士多出其门。……而公之清风雅亮,固自不随世磨灭耶!”


我想:苏轼兄弟同遭贬官之时,站在修葺一新的宋初文坛领袖杨忆公碑亭前,不可能不想自己的身后事,更不可能不想了却父亲生前的夙愿。毕竟二人都已年近花甲,宦海沉浮,父亲“经行天下爱嵩岳,遂欲买地居妻孥。”的遗愿一直未能实现。二兄弟在思贤亭前立下宏志:有生之年定要实现父亲的愿望。


当世人人云亦云,东坡兄弟见老汝州郏城的小峨眉山酷似家乡的峨眉山,故死后葬于此。而在与我——历史烛光的影子再次折射到眼前,苏洵在《经行天下爱嵩岳》序和诗中早已泄露了天机。“丙申岁,余在京师,乡人陈景回自南来,弃其官得太子中允。景回旧有地在蔡,今将治园囿于其间以自老。余尝有意于嵩山之下,洛水之上买地筑室,以为休息之馆而未果。今景回欲余诗,遂道此意。景回志余言,异日可以知余之非戏云尔。”


岷山之阳土如腴, 江水清滑多鲤鱼。

古人居之富者众, 我独厌倦思移居。

平川如手山水蹙, 恐我后世鄙且愚。

而晴原漫漫望不尽,山色照野光如濡。

民生舒缓无夭扎, 衣冠堂堂伟丈夫。

吾今隐居未有所, 更后十载不可无。

闻君厌蜀乐上蔡, 占地百顷无边隅。

草深野阔足狐兔, 水种陆取身不劬。

谁知李斯顾秦宠, 不获牵犬追黄狐。

今君南去已足老, 行看嵩少当吾庐。


苏洵不仅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还是一位易学高手。三苏研究学者郭鸿志先生认为:“平川如手山水蹙,恐我后世鄙且愚”“行看嵩少当吾庐”,都是老苏通过易理预卜而测算出来的。老泉的诗中流漏出家乡的平川像人手一样而山水很压抑,担心我的后人会因不合时宜而被小瞧。走遍天下独喜嵩山南麓,且把此处当我家。他的易理推断最终都应验了。苏轼才高八斗,却屡遭陷害,一生颠沛流离,受尽苦难屈辱而乐达向上,应了“鄙且愚”之卜。老泉本人虽然没有机会在嵩少买田置宅,其后代遵嘱在嵩少南麓、汝水之阳,“环场而居”直到今天。而他的两个儿子两个孙子都死葬“嵩少”,连他自已也被后世以衣冠冢的形式同儿子并葬一起,心仪之地终还成他的墓庐。


圆梦嵩少南麓,魂归汝州大地,三苏当含笑九泉。三苏坟前,我看见历史烛光的影子透过千年的文字缓缓走来,变为世人瞩目的现实。


2024年11月23日于汝州

465d2f3cf852454ba59bc30955fedc1c~tplv-obj.webp.png

作者彭忠彦: 乳名石头,笔名韵石、石彦。1961年4月出生,河南汝州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汝州市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出版长篇小说《曲行天下》;中短篇小说集《黄金女》《天爱》《窑祭》《青精灵》;散文集《古韵汝州》《乡情似火》;长篇纪实文学、人物传记、报告文学集等等20余部。

责任编辑:郭跃铮 文清 韩伟荣
上一篇:白站芳:此生无悔入杏林
下一篇:没有了
科教文卫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