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地市资讯 >

河南洛阳:五一假期接待游客636.6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52.39亿元

来源:河南智库舆情网 作者:洛阳 时间:2023-05-04
导读: 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河南洛阳文旅市场强势复苏,各大景点游客络绎不绝,多处景区“爆火”,旅游业成为该市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本网讯(郭跃峥  周亚伟 李雅娟)“长假5天,全市接待游客636.69万人次,同比2022年增长171.76%,同比2019年增长98.62%,旅游总收入52.39亿元,同比2022年增长231.98%,同比2019年增长63.1%。”今年的五一小长假,河南洛阳文旅市场强势复苏,各大景点游客络绎不绝,多处景区“爆火”,旅游业成为该市经济腾飞的新引擎。


华服  张然  摄 (64).jpg

张然摄

持续推高“汉服”热,让网红变长红。


“#总要来洛阳穿穿汉服#短视频挑战赛”火热开赛,全市300家汉服店,洛邑古城、隋唐洛阳城、王城公园等汉服打卡地线下张贴海报和展架500余份,设置万元大奖,鼓励游客换身汉服沉浸游览景区,活动发布以来话题播放量已达近2000万次;央视财经《对话》联手洛阳文广旅局局长,送福利,积极探索千年古都的年轻化表达;针对“特种兵式游洛阳”话题拍摄系列短视频进行引流,同时开设话题挑战赛,持续引爆热度;在新浪微博发文号召“五一总要去趟洛阳吧!”逛逛古城体验非遗韵味,“神都花朝·华裳洛邑”主题汉服秀、汉服主题无人机秀等轮番登场,五一假期,古城特色文化街区共接待游客达127.48万人次,文化和旅游消费规模达5099.2万元。五一期间,全市34岁以下游客占比超过50%。


微信图片_20230504163122.jpg


持续供给文旅产品,让过客变常客。


栾川重渡沟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通过天鹅湖5D灯光秀,开启“夜游模式”,打造乡村不夜城,让乡村不打烊,873家营业商户、宾馆、娱乐实现综合收入3115万元。全市各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及河洛书苑,举办读书会、亲子研学体验课、线上线下非遗讲座等特色鲜明的主题活动逾500场次。享游洛阳文旅消费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龙凤山古镇、隋唐遗址植物园客流量同比2022年分别增长281.31%、153.38%。


微信图片_20230504163235.jpg


持续提升服务能力,让规定变“约定”。


从细节保障入手,完善旅游交通、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的假日旅游和消费体验感。洛阳旅游年票新增南阳市西峡老君洞、内乡县衙两家4A级景区,洛阳旅游年票用户可免费进景区游玩;隋唐洛阳城景区增加3D投影秀播放场次,分时段播放;隋唐大运河文化博物馆、万里茶道博物馆开放夜场;洛邑古城亮灯时间延长至凌晨2:00。老君山景区向因约满无法入园的游客送上的奶茶和鸡腿,还有一张特殊的欠条“我欠您一次旅行”,凭此10年内可免费入老君山景区一次,目前已发出近千份,网友评价“格局打开”。龙门石窟、老君山跻身综合平台线上浏览量和预订热度全国十大热门景区(摘自《北京日报》客户端)。以畔山、花宿、静语流年为代表的精品民宿一房难求入住率超过90%。


微信图片_20230504163046.jpg


持续增强城市保障,让流量变“留量。


公交集国延时运营服务至凌晨02:00,随机安排保障车辆发往新区、涧西区、洛阳站、高铁站等,方便乘客乘坐;洛阳站为12306预约重点旅客、视力障碍旅客、老年行动不便旅客、轮椅出行旅客提供由“进站口”到“车门口”的全程“门到门”服务。洛阳龙门站在验证口、服务台、天桥等位置加强安全防护,做好旅客引导、重点旅客服务等。洛阳地铁“五一”期间延长运营时间到23:30,高峰时段的行车间隔调整为6分钟,延长大客流车站停站时间并及时加开备车,抽样显示东三省、浙江、上海、广东、江苏、江西等长线团队游客显著增加,占比团队总量超过30%。


五一假期期间,该市文旅系统基本处于无休状态,全面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市文广旅局主要领导及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全天候在一线开展文旅市场综合检查;市文化旅游执法支队每日安排工作人员队伍在龙门石窟入口处进行有效疏导,严防拥堵和瞬时聚集,确保景区秩序;市文广旅局建立科室值班制度,确保各科室人员在岗,及时关注媒体舆情信息,收集整理正、负面新闻,做好应急处置;联动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为来洛游客免费发送数百万条入境关怀短信,并在“洛阳旅游”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平台,发布旅游信息提示,积极宣传旅游发展情况,展示城市形象风采。

责任编辑:郭跃铮
地市资讯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