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乡村振兴 >

持续强降雨拷问下的西峡 科学防汛众志成城

来源:河南智库舆情网 作者:王祎 王思培 时间:2021-09-11
导读:

本网讯(王祎 王思培)小雨、中雨、大雨、暴雨轮番上演,7月19日以来,地处豫西南边陲的山城小县河南西峡多次遭遇持续强降雨。期间,当地三次发布暴雨红色预警,2次启动防汛应急四级响应。

西峡应急管理局统计显示,降雨次数截止9月9日有八次之多,全域降雨量检测局部点高达311毫米,河道洪峰最高值一度达到流量2800立方米/秒。西峡县最大水库石门水库,入库最大洪峰值2590立方米/秒;出库最大泄量值 2373立方米/秒。22个小型水库均超汛限水位。

据西峡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卢希灵介绍,西峡近一时期的持续强降雨使得西峡再次面临10年一遇洪灾。

2010年7月24日西峡遭遇百年一遇洪灾,全县平均降雨量为192毫米,洪灾造成该县直接经济损失高达24.34亿元,全县27.5万人受灾,是该县有水文资料记载以来最大的洪灾。西峡人称之为“7.24”洪灾。

此次持续长时间降雨,洪灾雨量高峰期仅次于“7.24”洪灾。统计数据显示,截止9月6日,受灾民众26257人,直接经济损失12524.64万元。

9月6日,秋日的西峡已是寒意渐浓。当地鹳河流域所到之处,河道中怒吼激流的洪水如同脱缰的野马仍在奔泻而下,直逼沿途堤岸,损毁的河床疤口时隐时现,河道中弯腰的林木缠绕枝蔓俯卧状极力抗争,试图挺直腰杆。河堤上洪水过后随处可见的细小枝叶攀附缩卷停滞。

据双龙镇十亩地村群众描述,8月28日至30日连续降雨过后,西峡鹳河石门水库下游十亩地村段当日河道洪水上岸连同河床高达7米左右。连接河道两岸桥梁两侧的钢制防护栏大段缺失,剩余的一部分则歪斜至河面下游方向,连同固定护栏的螺丝摇摇欲坠。

6日,西峡县城通往鹳河上游方向,沿河道路驱车进山,途径西峡最大水库石门水库,水库正满负荷泄洪,洪流奔泻向下砸向坝体深处形成一道飞瀑,隆隆炸响的库水飞跃翻滚后生成一条巨大的白带雾花急散。当地群众介绍,此种壮观景象主要是当地近段时间持续降雨导致。

如上是西峡鹳河流域6日、7日景象的真是写照。可以想象洪灾当时的西峡景象是何等的险象环生,洪灾防控难度可想而知。强降雨拷问下的西峡如何科学应对,直接考验着当地党员干部面对洪灾时的决策能力,又考验着当地民众面对洪灾时的应对能力。

blob.png

本网自西峡县宣传部获悉, “一个目标、六个确保、四个不发生”成为西峡打赢防汛抢险攻坚战的制胜法宝。即一个目标:不发生人员伤亡。六个确保:1、确保防汛安全隐患、整改、清零,各级各部门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要对隐患进行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迅速整改到位;2、确保全市防汛应急救援机制预案要到位,一旦发生险情,人员拉得出,物资能迅速到位;3、确保全县各级干部责任上肩落实到位;4、确保要素防汛期间纪律。严明防汛纪律,绝不允许发生脱岗现象,隐患排查不到位,整改不到位;5、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失,安全度汛;6、确保转移群众的生产生活正常化,迅速排除险情,确保群众安全返回家园。四个不发生:河道不决堤,水库不溃坝,城区不内涝,农田不受淹。

未雨绸缪,排险在暴雨来临之前

西峡县地处伏牛山腹地,是一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深山县,地质灾害多发。

进入汛期以来,该县严密关注气象形势,根据天气变化,及时调整和完善防汛应急方案,关口前移,将排查安全隐患作为安全渡汛的重中之重,该县县委县政府密集召开全县防汛视频调度会。县委书记周华锋、县长马俊对各乡镇、街道的党政主要领导值班值守情况进行了视频督查和调度,并深入全县重点水库和河段进行现场督查,对汛情应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微信图片_20210911175802.jpg

与此同时,西峡县各级主要领导也严阵以待,坚守岗位,保持战时状态,严格值班纪律,严格执行日报告制度,通过压实责任,化整为零,分而治之,在全县开展隐患排查行动,重点排查地质灾害隐患,根据气象信息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盯紧山体、河湖、水库等重点点位,实施精准防范,充分利用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在该县安装的区域地质灾害防治监测设备,进行远程监测,利用科技手段及时掌握地质灾害预警监测数据。

按照“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全部紧急转移撤离”的原则,经排查,全县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0处,受威胁群众共125户525人。在暴雨来临前,全部完成了安全转移安置。

在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该县还加强对特殊群体的排查,一方面,对农村贫困户和农村危房户进行地毯式排查,及时采取措施,通过集中转移安置、投亲靠友等方式确保群众生命安全。另一方面,盯紧城区地势较低、临河的住户安全,严密关注水情,制定严密的应急预案,明确转移范围、转移路线、安置场所、物资保障等,做到该转移的转移,该撤离的撤离,该安置的安置,不惜一切代价,坚决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全力以赴,除险在暴雨中进行

7月19日至23日和8月21日至22日两个时间段内,西峡县经历了多次强降雨过程。降雨量之大,为历年之最。仅7月22日至22时,城区降雨量就达158.7毫米, 城区周边4个乡镇雨量达50-100毫米。短时强降雨造成城区道路积水最深处约60厘米,居民房屋进水700多户。石门水库有5天超过汛限水位。经过严密评估测算,7月21日14时及8月22日23时该县对石门水库实施开闸泄洪,有效规避了险情。

险情就是命令,汛情就是号角。全县各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靠前指挥,7月22日下午6点,县委书记周华锋和县长马俊等县领导立即冒雨赶到县应急指挥大厅现场调度,第一时间启动城区防汛预案,组织城区三个街道和周边两个乡镇的镇村干部按照网格化要求,全员上岗,查看灾情,疏导交通,转移地势低洼处群众,关闭地下停车场、地下超市,对内河3处险工险段、11处道路积水点,安排专人值守。组织公安、消防、住建等部门和乡镇应急抢险突击队,配备抽水泵20余台套,出动挖掘机9台、铲车7台、运输车18辆,投入排水抢险。至当晚23时,城区积水全部消退。

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各乡镇党员干部和村组干部第一时间投身到防汛抢险救灾中,挺身在前,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行动阐释着基层干部的忠诚、责任和担当。他们密切关注雨情水情,适时采取果断措施。在双龙镇十亩地村,连日暴雨导致天地岭至水库坝多处道路塌方,巨石悬空,摇摇欲坠,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同照得到消息后,立即带领村组党员,在没有大型机械和工具的情况下,徒手搬移巨石,排除隐患,即使全身湿透,双手磨出血泡也不停止;丁河镇党员干部全部下沉一线,在危险时刻挺身在前,不计代价,与群众战斗在一起,察看灾情、转移群众、拉警示线、疏通道路,处处可见他们奋不顾身的影子......在各乡镇、各村组,类似这样的场景不间断上演,无数基层党员干部用自己的血肉身躯筑起了群众的生命安全线,用无处不在、义无反顾的身影展现着责任担当。

在此次汛情处置中,西峡县共有5594名党员干部投入战斗,投入大型机械163台,处置险情408处,投入资金65万元,动用砂石料价值49.21万元。

标本兼治,重建在风雨过后

据统计,7月19日以来汛期洪涝灾害共造成西峡全县36598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750.476公顷、成灾面积380.856公顷、绝收面积13.4公顷。灾害共造成3户四间房屋严重损坏,袋料香菇受损约100万袋。洪涝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524.64万元,无一人伤亡。

微信图片_20210910212207.png


恢复重建,不等不靠。暴雨结束,该县立即投入灾后重建战役中,他们注重长常结合,标本兼治,根据受灾情况,制定方案,明确措施,拨付专项资金,着手恢复生产,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和社会大局稳定,排除住房安全,修复水毁道路,清理路障,针对农业灾后生产,及时采取补救措施,通过全力抢收晾晒、迅速排水降湿、加强叶面喷肥、及时防病治虫、落实玉米晚收等五项措施,力争重灾区少减产、轻灾区保稳产、无灾区多增产,确保秋粮丰收。

“白鹤湾蝙蝠洞车队有重型卡车、大型挖掘机、装载机共20余量,随时待命为受灾群众免费救援,联系人陈国晓”、“昨天雨大,好多地方被淹,需要用机械清理的说一下,无偿为你提供服务,本人提供50铲车一辆,随叫随到,联系人刘剑波”……

一条条群众自发的援助信息出现在白鹤湾人微信群里,村民团结一致的自救很快见到效果。在五里桥镇党委、政府的统一调度下,先后有260余名党员群众,30余台机械自发参与灾后重建行动。仅用5天时间,被毁道路基本通车,4口水井恢复正常供水,河道清理也进入收尾阶段。

注重长远设计,做好防汛物质储备。该县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和“按需定额储备、讲究实效、专物专用”以及“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的原则,加强防汛物质筹集储备。全县配备卫星电话20部,储备钢筋50吨,炸药10吨,汽油、柴油各20吨,砂石料20万方,雨衣4401件、救生衣3602件、救生圈1510个,建立了50支2054人的防汛抢险应急救援出突队伍。

微信图片_20210911175817.png

机制就保障。该县注重建章立制,建立会商机制,发挥应急、水利、气象、水文部门职能优势,注重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动态分析研判雨带变化和活动趋势,提早发布灾害预警,强化防汛会商,准确分析研判防汛形势,从机制和制度上建立起防汛抢险应急的机制保障。

目前,当地次生灾害仍时有发生,为确保民众生产生活安全,西峡县在做好防汛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加大灾情排查,对之前因洪灾造成的损毁及时启动灾后重建工作,对有可能造成二次灾害生发的险要点位进行评估制定新的防护措施,防汛救灾工作常态化开展仍在继续。

西峡县长马俊感言,汛情来袭,砥砺了人的意志,也升华了一片土地的精神。面对灾害,西峡县各级党员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冲锋在前,无私奉献。风雨中,他们将初心和使命牢牢扛起,风雨中,他们让党旗熠熠生辉,共同筑起一道坚实的生命安全防线。


责任编辑:兰诗
乡村振兴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