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地市资讯 >

梁晶晶:浅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来源:河南智库舆情网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18
导读:

 浅谈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新密市超化煤矿有限公司 梁晶晶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一、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意义


  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着国家、民族与党自身的发展和未来。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是我们党对当前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准确把握。当今国际局势正发生着新的深刻变化,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激烈,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党科学制定内外政策,在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妥善应对各种风险与考验,进一步扩大改革开放,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世界一些执政党丧失政权教训的深刻反思。纵观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因未能正确应对国际局势变化和解决国内经济社会发展问题,而脱离群众、失去民心,违反执政规律,失去执政能力。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提高干部队伍素质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治本之策。没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党就无法团结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干部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反映和决定我们党的执政能力。首先,党的执政能力是党员干部素质与能力的综合体现,整体党员干部素质越高,集体智慧就越高越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就越强。再者,党的执政理念如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等和执政方针政策,都需要通过各行各业各层次的领导干部具体执行才能得到落实。因此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得以贯彻落实的基本保障。


  (2)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是不断增强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只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实现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才能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和正确理论指导政党,确保正确的执政方向;只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有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理顺各种关系,建立科学的执政体制;只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真正做到保持与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巩固执政基础;只有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才能带动整个党员队伍素质的提高,搞好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和基层组织建设,优化执政主体。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要端正文风


  文风是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在文章讲话中的体现和反映,它是构成党风的重要基石,不良的文风,与党的优良传统和时代发展要求极不相称,不能体现出我党在执政新时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不能体现出执政党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开拓进取的生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不能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征途中的悲欢忧乐,不能给人与激励和鼓舞。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端正文风。只有端正了文风,才能“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有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才能始终代表着先进文化的方向向前发展。


  (1)端正文风首先要提高认识。文风是构成党风的重要基石,党风决定文风,文风体现党风。文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党的作风和形象,影响着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要端正文风。


  (2)端正文风要从领导做起。文风问题,上下都有,但是根子在上面。作为领导机关,要下决心精简文件会议,必要的会要短开,必要的话要短讲,必要的文章要短写,去陈言空话,明要旨重点,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对于每一个领导来说,优良的文风都是自己的能力、胸襟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


  (3)端正文风要同改进学风结合起来。学风同文风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改进学风是改进文风的基础,只有把改进文风同改进学风结合起来,才会产生好的效果。概括的说,就是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树立了正确的学习观和实践观,才能富有思想性和创造性,才能有益于理论指导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不断向前发展。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我国政权建设中的一项重大理论与实践的课题。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新境界。只有充分认识党提高从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提高自身从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坚持科学发展,才能又好又快的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地市资讯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