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智库访谈 >

故意输给孩子 效果适得其反

来源: 作者:网络 时间:2015-03-23
导读: 故意输给孩子 效果适得其反

  核心提示:家长一味迁就、谦让,会使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许自己赢,不许别人赢。这种过度保护,削弱了孩子的上进心和竞争力,当他遇到激烈竞争时,极易产生受挫心理,甚至逃避现实。

  案例:4岁的小杰跟妈妈一起搭积木,两人约定谁先搭好谁就赢,结果妈妈先搭好了,小杰耍赖说:“不行,那不算。”妈妈当然不同意,可她坚持了没多久,小杰就哭了,她只好说:“这次算你赢了。”以后,每次跟小杰玩时,妈妈怕他哭,总是故意输给他。

  分析:做游戏时,家长故意输给孩子,会让他形成一种心理假象,以为自己很能干,能力很强,极易产生自大心理。所以,家长和孩子玩游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让之有道。对年幼的孩子,家长为了激发其对游戏的兴趣,如,下棋、跳绳等,开始可以放低水平,让孩子假赢。但要控制好节奏,随着孩子水平的提高,家长要逐步显露真实的水平,让孩子有输有赢。

  2.让在明处。家长在遵守比赛规则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赛前和孩子约定让他几步,让孩子知道家长是在谦让他。如下象棋,基本规则是不许悔棋,双方都要遵守。考虑到双方实力的差距,家长可以除掉几颗棋子,再和孩子“比试”。而涉及到基本规则的,尽量不让。让了哪些,也要摆在明处,让孩子知道。

  3.帮孩子熟悉游戏或比赛,增加获胜几率。熟能生巧,让孩子在比赛或游戏前进行充分的练习,同时,家长要教孩子动作要领。比赛前还可以和孩子进行热身比赛。

  4.引导孩子多参加对等游戏。家长与孩子比赛,孩子相对处于劣势。多引导孩子与同伴游戏,双方实力均衡,这样的输赢更利于孩子成长。

  5.正确对待输赢。家长要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对待输赢。比赛或游戏重在分享过程中的快乐,而不是最终的结果。要告诉孩子,输了不要垂头丧气,下次还有赢的机会。还要引导孩子弄清原因,以便改进。赢了之后,要让孩子关注对方的感受,抚慰对方。此外,要引导孩子多参加团队活动,培养协作精神,学会合作。

智库访谈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