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智库访谈 >

“熊孩子”划花数十台车事件网络舆情传播数据分析报告

来源:新浪舆情通 作者:admin 时间:2021-06-05
导读: 据媒体报道,6月21日广东东莞一小区,4个小孩划伤多台车辆,疑累计被索赔150万。涉事小区物业人员称,目前统计有30多台,其中不乏宝马、林肯、奔驰等豪车,车辆定损还未结束,其中一辆迈巴赫定损可能达12万。该工作人员称,4个孩子都十多岁,是表兄妹堂兄妹,在车辆进入定损阶段时,家长不闻不问,车主和物业报警并聘请了律师,准备走司法途径。

据媒体报道,6月21日广东东莞一小区,4个小孩划伤多台车辆,疑累计被索赔150万。涉事小区物业人员称,目前统计有30多台,其中不乏宝马、林肯、奔驰等豪车,车辆定损还未结束,其中一辆迈巴赫定损可能达12万。该工作人员称,4个孩子都十多岁,是表兄妹堂兄妹,在车辆进入定损阶段时,家长不闻不问,车主和物业报警并聘请了律师,准备走司法途径。

1593659381782.png 

6月29日,东莞市公安局樟木头分局微信公众号“平安樟木头”通报称,经调查发现,四名儿童捡起路边石块将停放在小区内的45辆车辆划花。汽修厂初步估算,被划花车辆中的37辆修复价格合计约12万元人民币(另有8辆车因暂未提供修复报价,暂未计入)。四名儿童的监护人对儿童进行了批评教育,公开向遭受损失的车主道歉,并表示愿意积极承担相应责任。

1593659404371.png 

6月30日,有媒体报道,4名小孩来自3个家庭,涉事家长均现身公开道歉,并称“对不起每一位车主,孩子不懂事导致造成伤害”。


信息走势多次波动 警方通报缓解舆论负面情绪

根据新浪舆情通统计,在6月26日至30日期间,相关事件的全网信息量达到1.76万条。相关话题#警方通报四名儿童划花45辆车#获得1.7亿次阅读,近五千次讨论,可见警方通报成为舆论的主要关注点。

从信息走势图上看,信息走势多次波动。26日媒体报道此事后,次日引起舆论关注,随后信息走势回落。29日警方通报后,事件持续发酵,涉事家长现身道歉也引起网民注意。

1593659511852.png 

在事件传播过程中,@天津交通广播 、@头条新闻 报道“四名儿童划花多辆车”获得较多转发,推动信息传播;@澎湃新闻 报道警方通报也获得较多关注。

1593659524670.png

从信息属性可以看出,相关事件敏感信息占比达63.22%。从敏感信息占比的变化趋势来看,6月26日媒体报道该消息后,舆论的负面情绪较高,27日相关消息受到关注,舆论负面情绪并无明显变化,两日敏感占比均超过96%。经分析,负面情绪主要集中在网民对涉事孩子划车行为与家长态度上。随后相关消息的关注度下降,舆论的负面情绪有所缓解。29日警方通报后,敏感占比连续两日下降,侧面可以看出警方通报与涉事家长现身道歉缓解了舆论的负面情绪。

1593659539249.png 


涉事家长作出错误示范 舆论:应重视对未成年的教育

根据媒体报道,涉事家长在事件曝光前对此事不闻不问,部分舆论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给孩子做出了错误示范,也侧面体现了其对孩子的教育缺失。新京报发文表示“如果说,孩子刮花车库内数十辆车背后,有教育不及的地方,那这样‘不闻不问’的不负责任则是错上加错,也是在此前的教育疏忽之外,再次做出错误的教育示范”;@光明日报 评论“此事中,家长到现在仍旧不闻不问,是对遭受损失的车主们的不负责任,也是对孩子教育缺失的表现。家长的态度和处理方式,对孩子其实是一种示范教育,也会影响到孩子的道德观念和品质养成”。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监护人尽到监护职责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部分舆论认为孩子家长应该承担起相应的责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赔偿,并从中吸取教训。这也警示“熊孩子们”的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新京报表示“虽然这4个孩子可能是法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者,可其家长撇不清责任,应该为自身的教育缺位‘花钱买教训’。教孩子在公共场所树立规则意识、不损害别人的利益,应该在父母教育中占据一席之地”;@山东高速交警沂水大队 评论“希望监护人从中吸取教训,思考和检讨、改进在教育孩子中的问题。勿因恶小而为之,有责任心的家长应当教会自己孩子正确的辨别是非,遵守规则,约束言行”;法律博主@谈典看法“这样的公开道歉和赔偿,希望能引起对未成年人教育的重视”。


责任编辑:刘旭峰
智库访谈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