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周德亮 张运良 刘晓丹)为完善“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心理健康防护网络,充分发挥班级心理委员在学生群体中的骨干作用,提升班级心理委员的角色认知、专业素养与实务能力,使其更好地发挥在同辈支持、危机识别与信息沟通中的桥梁作用,9月15日至9月25日,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心理辅导中心在心理辅导中心二楼团体活动室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班级心理委员专题培训活动。
系统培训,夯实理论基础与实务技能。吴杨老师从“什么是心理委员”这一根本问题出发,深入阐释了心理委员作为班级“温度计”、同学“小棉袄”、老师“桥头堡”的多维角色定位与要求。随后,详细讲解了心理委员的工作职责、必须恪守的原则(如保密原则、积极求助原则等),并普及了心理健康、心理问题与心理危机的基础知识,最后重点介绍了心理委员的关怀技巧,为心理委员们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以致用,加强实务操练环节。刘晓丹老师通过丰富的具体案例,引导心理委员们思考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如何具体履行职责,如:如何发现同学的情绪变化、如何进行初步的倾听与陪伴等。尤为重要的是,刘晓丹帮助心理委员们明晰了心理委员的工作边界,明确了“红线清单”,强调心理委员是支持者而非专业咨询师,必须懂得何时以及如何向班主任和心理老师寻求专业支持,确保工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隆重结业,仪式感激发使命感。培训尾声,学校举行了简朴而庄重的结业仪式。孙发成校长和闫无非老师为顺利通过培训的心理委员颁发了聘书。孙发成鼓励大家将培训所学转化为实际行动,当好同学们的贴心人,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得力助手。这份聘书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仪式最后,全体心理委员与校领导、辅导老师合影留念,为此次系列培训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成效显著,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通过本次系统化的培训与富有仪式感的结业安排,心理委员们不仅明晰了角色、学到了技能、明确了边界,更极大地增强了身份认同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起点,积极投入班级心理健康工作,为营造积极向上、互助友爱的校园氛围贡献自己的力量。
班级心理委员是校园心理健康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他们的成长对于营造积极关注心理健康、互助友爱的班级氛围至关重要。未来,漯河市第五高级中学将继续加强对班级心理委员队伍的培养、支持与管理,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鼓励并引导他们将所学知识技能运用于班级工作中,真正成为同学们的贴心伙伴和老师们的得力助手,共同守护全体学生的身心健康,建设更加和谐温暖的校园。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