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焦点 >

建议给大白“实名”,也是为大白“正名”

来源:红星评论 作者:admin 时间:2022-11-26
导读:

疫情以来,身着白色防护服的疫情防控人员以“大白”的称谓,成为大众联系最紧密的群体。核酸检测时有他们,运送物资时是他们,环境消杀时靠他们,维护秩序需要他们——他们的真实身份有医生护士、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志愿者等,他们无处不在,却又在脱下防护服后无处识别。近日,有网友建议给参与疫情防控的大白实名,在防护服上标明责任单位,进行职责分类。


↑资料图。图据视觉中国

乍看有些突兀,细想颇有几分道理。

毋庸置疑,大白是抗疫中十分重要的符号。防护服下的他们,承载着大众的期待与信任,对社会的服务功能不容忽视。但伴随着防控任务,在权威发布和媒体报道中,也出现了少数在工作中越权越界的大白。在个别地方,有大白漠视居民求助,怠慢看病送医;也有大白与居民发生冲突,乃至出手行为;还有大白对群众恶言相向、缺乏服务精神。相关个案,让暖人心的大白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服务粗暴、行为过激、思维僵化的负面标签。

明明是为人民服务的大白,为什么会为难大众、和大众起冲突?这当然和少数人的行为素质有关,但也和这个群体相对模糊的身份、岗位、权责有关。从行政管理的角度来说,实名可以明确职责权限,规范个体行为。大白处于疫情防控体系的末端,面临的任务和责任细碎而繁琐,而不同身份的大白权责又不同。例如参与防控管理的公安民警“大白”,在维护秩序时可以依法行使执法权,而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则没有执法权,只能配合管理部门进行治理,在一些复杂情况中,就可能出现越界的行为。防护服之下,社会身份差别被隐匿,往往也造成管理职能的模糊,消减个体的责任感。

从另一个侧面来说,“实名”也是为了保护真正干实事的大白。前段时间,一名大白被车辆撞飞后顾不上追责,一瘸一拐继续运送核酸检测样本,人们至今不知大白的姓名。而个别大白违反规定的行为可能会让全体大白“背锅”,这对辛辛苦苦、为人民服务的防疫工作者极不公平。哲学家韩炳哲提出,尊重与姓名相联系,匿名与尊重相排斥。姓名虽然是一个代号,但指向的是一个人的全部。而当身份标识隐藏于白衣之下,往往会让尊重隐没于群体叙事,让权力越界于微小个体。与之相对,实名更能化解这个矛盾,让干实事的大白获得应有尊重,形成积极正面的反馈。由此来看,网友建议给大白实名,也符合行政管理现代化的精神。

法治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现代治理的基本遵循。大白群体成员较复杂,有招募、有自愿、有委派、有抽调等;构成也复杂,有公务员、社区工作人员、医务人员、物业人员、保安、警察、司法人员等。这个群体的权责虽在基层,但往往直接对应着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等基本权利,因而特别需要制约和监督,通过实名让制约落实落细到个体,也是有效避免越权越界的举措之一。

建议给大白“实名”,也是为大白“正名”。只有站在法治的高度,把握行政管理的尺度,明确职责权限,才能守住大白的“白”,让疫情防控始终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红星新闻评论员 黄静

 

责任编辑:旭峰
舆情焦点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