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志疆
一个白色的、半个食指大小的塑料瓶,上面除了贴着“口腔溃疡”4个字外没有任何其他说明……《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用户在二手交易平台上售卖药品,包括已拆封的药品、国外药品、“祖传秘方”、自制中药以及中药材等。这类卖家通常没有相关经营资质,各种内服或外用的药品却通过二手交易平台悄然流通。
©IC photo
在一款标价50元的商品详情页中,卖家详细介绍道:“这是老一辈传下来的秘方,纯中药成分……”记者私信联系卖家后,对方回复称“方子是祖上传下来的”,至于是否有行医资格证、经营资质、药品是否有国家批号等问题,对方称:“就是自己家做的,原料很安全,信就买。”
二手平台上,待价而沽的不仅仅是真伪难辨的药物,同时还包括故弄玄虚的故事。以“秘方”“祖传方”“秘药”等关键词在多个二手交易平台进行检索,找到不少卖家自称所售药品是“祖传秘方”——家中是中医世家,但拿不出任何行医凭证,所售药品也无任何官方资质。那些“三无”药品,不仅不能保证质量,甚至不能保证药品的品名和内容物一致,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根据《药品管理法》相关规定,从事药品零售活动,应当经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取得药品经营许可证。同时,《药品网络销售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也明确,从事药品网络销售的,应当是具备保证网络销售药品安全能力的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或者药品经营企业,一般自然人不能在互联网上销售药品。由此不难看出,无论平台上叫卖的是真药还是假药,个人在二手平台卖药的行为,本身就踩在了法律的红线上。
实际上,多个二手交易平台的交易规则中,都将药品列入禁售/限售商品名单,也有不少卖家因售卖药品而被平台处罚。尽管如此,仍有大量药品交易混迹于二手交易平台上。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不少违规卖家以各类暗语招揽生意,并以此来逃避平台监管;另一方面则在于,平台对某些明显违规的行为,缺乏强有力的惩戒。
近年来,“互联网+医药销售”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便利,与此同时,违法违规的网络卖药行为,也隐藏着极大的安全隐患。消除二手平台上的违规卖药行为,不仅需要监管部门加大监控力度,严厉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而且需要网络平台优化算法机制,主动参与针对各种黑灰产业的社会治理。
除此外,消费者也需要擦亮眼睛、提高警惕——如果拿不出合法的手续和资质,“神药”的故事越离奇,其中的“含骗量”就越高。事关切身安全与利益,买药需谨慎,合法是关键。(赵志疆)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