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焦点 >

寒假开启,莫让孩子沉迷“游戏世界”

来源:新京报评论 作者:admin 时间:2024-01-23
导读:


防止孩子寒假沉迷游戏,需要堵疏并举,同向发力


2024年1月18日,北京东城区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管理交流展示活动在国家自然博物馆举行。新京报记者 李木易 摄

文 | 迟道华


进入冬季,学生们都迫不及待地,期盼着寒假的到来。


近日,全国多地已经明确了2024年中小学寒假的起止时间。据“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消息,北京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义务教育阶段2024年寒假时间为2024年1月20日(星期六)至2月25日(星期日),时长共5周零2天。其他城市,如天津、重庆、西安等地,也都已公布放假时间。基本在1月20号之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生都将迎来为期一个多月的寒假时间。


放假对学生而言自然是欢喜的。摆脱了学校的种种制度约束,暂时没有了学业压力,玩的时间足够多,正是他们“自我放飞”的好时候。而以往的经验表明,这一时间段也是青少年容易沉迷网络游戏,“不闻窗外事”的高发期。因此,“神兽”出笼时,往往也是家长们该操心的时候了。


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不仅会在生理层面,造成视力下降以及由于缺乏运动引发的肥胖等病症,还会在心理层面使其“难以摆脱渴望玩游戏的冲动”,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甚至荒废学业。对此,社会早有共识。


近日,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发布《第5次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调查报告》显示,“防沉迷”取得进展,超六成未成年人游戏时间明显减少。这一成果的取得,离不开政策的持续发力,离不开游戏企业防沉迷系统、青少年模式等技术手段的“助威”,也是家校共育,形成防沉迷合力的结果。


中小学生心智尚不成熟,在其人生的关键时期,需要学校、家长多加“看护”,尤其在假期阶段,学生们脱离了某种集体范式的规制,“回归”了家庭。


如果说上课阶段,所谓家校共育,更多呈现为学校主导、家长配合的治理结构,那么假期,责任的天平就更多倾向了家长一侧。对此,家长需承担起监督引导之责。实际上,这也是增进亲子关系难得的机会。


熬夜、睡懒觉,作息混乱;看电视、玩游戏,精神萎靡;假期前松后紧,开学前狂补作业……以往,这些几乎成为中小学生的假期常态。其中,沉迷网络游戏往往又是其中部分现象的始作俑者。


如何让孩子从虚拟的世界里走出来,发现其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丰富多彩,让其回归好玩和充满乐趣的现实,显然需要家长多想一点办法。强制命令、一味禁止容易激发逆反心理;若遂其心意,则可能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对此,家长不妨跳出这般左右两难的境地,多在“堵”与“疏”的方向上想辙儿。“堵”的方面,需严格控制孩子上网玩游戏的时间和时段,尤其要看好个人手机和身份证件,保管好支付密码,防止孩子以成人身份登录游戏账号,同时多做教育引导,告知沉迷网游的种种危害。


“疏”的方面,可以考虑和孩子一起制定合理的寒假计划,把做作业、玩耍的时间都计划好,这会让孩子有参与感,也能增强其执行计划的积极性。若条件允许,也不妨根据孩子意愿,制定合适的寒假研学计划,让他们在假期宝贵的时间里,收获知识,开阔视野。另外还要经常开展阅读、运动等积极的活动去丰富孩子的假期生活,学会高质量陪伴。


需认识到,父母的言行,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寒假时间不短,家长多些自律意识,以身作则,带头遵守寒假计划,孩子耳濡目染,耽于游戏的“坏毛病”才会慢慢改掉。


每个孩子的长假对家长们而言,或许都是不小的考验。学生终将走出校园,家庭教育却将延续一生。所以,每位家长都需珍惜长假与孩子相处的机会,帮孩子走出“游戏世界”,享受更多假期的快乐。


撰稿 / 新京报评论员 迟道华


舆情焦点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