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舆情焦点 >

“67岁老人讨薪被打”,通报不妨更走心

来源:红星评论 作者:admin 时间:2024-03-26
导读:

近日,一则“67岁老人讨薪被殴打”的帖子冲上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据报道,发帖网友李先生为被打老人于某山孙女的男朋友,在李先生的反映中,有“把我爷爷头蒙住殴打”“拽到车里殴打”等描述。同时,李先生还向媒体提供了事发当晚的录音,一男子不停辱骂老人,并让老人跪下,录音里传出老人痛苦的呻吟声。帖子最具冲击力的是一张受伤男子的配图。

3月24日深夜,事发地公安局就此事发布警情通报,公布了该案的处理结果,并表示经反复调查核实,本案系因民间纠纷引起的偶发案件,伤者于某山鉴定为二级轻伤,打人者被采刑事强制措施。“拽上车被两人殴打”“蒙头施暴”“腹部被利器划伤”等情节与事实不符,案件起因并非讨薪,受伤配图非该案照片。

应该说,这份通报回应较为详细,也多了一些与案件爆料不同的信息增量,只是放在当下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下,依然还有容易引起争议的地方。比如,通报中将多个纠纷现场情节以“与事实不符”回应,那么情节因何而起,能否一并说明;其次,对于特别冲击人的“让老人下跪”录音,也最好有鉴定并对语境等进行相应说明。

最关键的,还是那张受伤配图。从某种程度上,这张照片是该话题冲上热搜的重要元素,对此,通报提及“非该案照片”。那么,这张脸部打码的照片,从何而来?是不是被打老人?如若不是,这位伤者又是何人?这些疑问,都可以在通报中有一个更详细的说明。

对于一起舆论颇多关注的案件,通报更走心,公众才能更安心。

诚然,警方没有义务对外界公布详细的办案细节,但是当案件引发突发舆情时,回应公众质疑不妨更具体,更真诚,更有针对性,这不仅仅是司法透明的应有之义,更是回应关切、消除误会的迫切之需。

近年来,类似治安案件引发负面舆情的事件时有发生,个别案件因回应不及时、不细致,甚至引发更大的舆情风波。同样也有“教科书”式通报,赢得网友的信服和认可。比如去年7月无锡市公安局发出的一份未发现3岁女孩被蛋糕店老板猥亵,警方不予立案的警方通报。通报介绍了警方所做工作,多条证据链交叉验证,还原了真相,收获一致好评。可见,除了正常办案外,应对突发舆情,也成为政府部门,尤其是公安部门不得不面对的新课题。换言之,一份详细、服众的警情通报,也将成为检验公安部门综合能力的重要标准。

近年来,网络舆情的出现和传播呈复杂化趋势,即便一些看似稀松平常的小事,在社交媒体的回溯复盘中不断发酵,也有可能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因此,包括公安部门在内的所有职能部门,都需担负起应对和处置负面舆情的责任。而有效化解负面舆情,往往也在于回应的细节和态度。

当然,一份成功的舆情回应,并非把话说得滴水不漏,而是把事做得公平公正。只要在问题的解决与处置上,遵循法理人情,即使舆情来袭,在向外界发布情况时,也就自然多了一份从容底气。而这也是真正维护地方形象的切实之举。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斯飞


舆情焦点

网站首页 - 河南要闻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copyright © 2002-2023 河南智库舆情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021406号-1

豫公网安备 4101050200493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