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诗人文本细读:李国英的《勒马听风街》
长笛手
勒马听风街
作者:李国英
其实,九月的遇见,与洛阳这条街相关
多么江湖的名字,被大河带往远方
远方就是此处,就是此处的狭窄。
若在夜幕合拢之时,一只蝴蝶都难以转身
马蹄的哒哒,只会惊扰黄栌的清修。
此处,我写道:必须要勒住马头了
必须在街角,就要分辨出前路和归途
若风声再紧一些,车辙的痕迹
延伸不进历史深处。必须要用脚步
丈量,撤退,收起狼奔豕突的念头和想象。
其实,比这条街更窄的
是关云长的人生之路。他勒马听风于此
刘皇叔隐隐约约的哭声
永远,盖过了曹孟德
九龙台上点将的铿锵,如今,飘渺无着。
瀍河为他呜咽,仿佛一杯浊酒
从公元二百年,喝完了魏晋,南北朝
又喝到了今天。
其实,江湖路远,未知那时那刻的悬崖
宜及时勒马。风声鹤唳
宜转身远去,成败皆为英雄和传奇。
作者简介:李国英,男,汉族,甘肃会宁人,现居洛阳,媒体工作者。系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有散文及诗作散见《牡丹》《诗选刊》《河南日报》《洛阳日报》台湾《葡萄园》诗刊等。
【文本细读】
李国英是甘肃会宁人,会宁在历史上曾多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不同民族之间的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和传统,会宁人具有包容的特质,能够接纳并融合不同的文化和观念,憨厚质朴而又不乏倔强坚韧。作为会宁人的李国英辗转多年最后扎根洛阳,自带家乡的性情外现又慢慢融合了中原人独有的品性,结果,在他的诗歌中毫不奇怪地显露出既有个性的张扬也融合历史的沉思等特色面貌。
洛阳诗人写洛阳,读过很多,但这首《勒马听风街》独辟蹊径,在于具体的写作中及物及人及景及情及史及思,及联系现实的意识和价值判断。立意有高低,取材有大小,取洛阳市的一个小街和它的名字去生发更多的诗意,给予更多的历史和现实的思辨,是需要慧心和匠心的。
九月的遇见与小街相关,我们不妨判断诗人是在九月写的这首诗——当然,作为文学作品,虚拟的时间也是可能的,也就是:在时间意义上,任何时候你都可能遇见这条街路过这条街。诗人为何偏偏写这条街呢?追溯汉语文字承载的意蕴,我们猜度一下诗人的意识所在。比如“勒马听风”,“勒马”表示停下前行的脚步,“听风”则营造出一种宁静、舒缓的氛围,在人生的道路上,需要适时地停下匆忙的脚步进行自省反思是必要的,走的急了,有时候灵魂跟不上。风,无形无色,难以捉摸,象征着生活中的未知和不确定性,勒马听风意味着面对未知,人们应保持敬畏之心,不盲目冲动前行。风是自然的力量,它的流动和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勒马听风是否可以理解为人们要顺应自然和生活的规律,不强行违背。在风中停下,远离尘世的喧嚣和纷扰,能够让人获得一种超脱的心境。它象征着人们在面对生活的得失成败时,能够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去看待。比如历史上的一些文人墨客,在遭遇仕途不顺或人生挫折时,选择归隐山林,勒马听风,以一种超脱的心境去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所以,很多时候,诗人的每一个汉语词汇的运用,作为读者,需要时刻联系其意蕴所在,由此连接其它意象和语词的关系。
一条街颇具“江湖的名字”,被大河带往远方,大河是洛河还是黄河?远方就是此处,类似“生活在别处”的哲学命题,他人心目中的“别处”恰恰也是个体心目中的“此处”,而此处,又回到狭窄,描绘出一种空间上的局促感。夜幕下蝴蝶难转身、马蹄惊扰黄栌清修,进一步强化这种狭窄的氛围。我在想,诗人为何要刻画狭窄?某一时期的困惑?还是某一段生活的低谷?还是指向所处的现实生活甚或城市,虽然貌似宽阔,真相却是另一个景观?不管怎样,“必须要勒住马头”,需冷静抉择、克制冲动,“必须在街角,就要分辨出前路和归途”,必须停下来,重新审视和打量自己。以便看清前路和归途。
“若风声再紧一些,车辙的痕迹延申不进历史深处”。风声在这里可被视为一种外部环境的压力、挑战或者某种不稳定、不确定的因素,风声越紧,暗示着这种压力或挑战在不断增强。而车辙通常是过往车辆行驶留下的印记,它可以象征着人类活动的轨迹、历史的进程或者某种既定的发展路径。车辙痕迹无法延伸进历史深处,不妨理解为:在强大的外部压力下,常规的发展路径、既定的历史进程可能会受到阻碍,难以按照原本的方向深入推进。这可能暗示着在特定的情境中,传统的方式或既定的模式无法应对当前的复杂局势。
脚步是人类最基本的行动方式,用脚步丈量意味着要亲自去体验、去探索、去实践。这意味着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不能仅仅依赖于过去的经验或既定的模式,而是需要脚踏实地,通过亲身的实践和探索来寻找新的方向和出路。它强调了行动的重要性以及对现实的直接感知。收起狼奔豕突的念头和想象,也许,在任何时候,个性的张扬不见得适应所存在的真实世界,丈量和撤退,是策略,不是恐惧和无奈。
其实,比这条街更窄的,
是云长的人生之路。他勒马听风于此,
刘皇叔隐隐约约的哭声,
永远,盖过了曹孟德,
九龙台上点将的铿锵,如今,飘渺无着。
瀍河为他呜咽,仿佛一杯浊酒,
从公元二百年,喝完了魏晋,南北朝,
又喝到了今天。
当诗人意识到必须要用脚步丈量,撤退,收起狼奔豕突的念头和想象。话锋一转,也属于顺其自然的承接:其实,比这条街更窄的,是云长的人生之路。将街道的狭窄(人生的某些低落时刻)与关羽的人生之路作出对比,关羽勒马听风,刘皇叔哭声盖过曹孟德点将的铿锵,凸显出历史的沧桑变化,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九龙台上点将的铿锵,如今,飘渺无着。历史的幽深和不可想象在这条小街上生发出来,只体现历史的纵深感,以及人物的悲欢,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李国英这句诗意的笔触便进一步深化了历史的厚重感:瀍河呜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流转,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延续到今天。这一段落,既充满隐喻,又存在具体的所指,表达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困境时,人们需要调整心态,摒弃不切实际的想法,脚踏实地去探索和实践,适时地进行战略调整,以寻求突破和发展的主题。
我们也会发现,李国英在第二段和第三段的起始,都用了“其实”,的确加强了结构的形式感,但也形成了意蕴的递进。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一首现代诗,单纯的形式结构如果不配合诗意的递进,就仅仅归于形式。只有将形式感赋予或者转折或者递进或者阐述或者意在言外的语境之下,形式才会成为内容。这点,考验着诗人在日常诗歌写作中的养成。
“江湖路远,未知那时那刻的悬崖”,人生旅程的漫长与不确定性是时刻存在的,纷繁复杂的社会与人生,路远则强调前方充满未知,而悬崖代表着潜在的巨大危机,暗示在人生道路上随时可能面临难以预料的困境。这时候,“宜及时勒马”,是一种明智的告诫。当察觉到危险的信号时,要懂得及时止步,避免陷入绝境,体现了对风险的审慎判断和自我保护的意识。此时选择转身远去,并非怯懦,而是一种灵活应变的智慧。“成败皆为英雄和传奇”则升华了主题,无论最终的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勇敢地面对人生的挑战,做出自己的选择,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英雄篇章,成为独特的传奇。
行文至此,大家也可能理解了我为何选择李国英的这首诗给予评说,也会理解关于这首诗的具体的写作中及物及人及景及情及史及思,及联系现实的意识价值判断。同时,《勒马听风街》的洛阳元素一目了然,作为生活在洛阳的诗人,诗写洛阳的心境和意识也就不必细细赘述了。
诚然,对一首诗的理解,一千位读者就有一千位哈姆雷特,可见对具体的文学艺术作品的认识有时远远超出作者的主观意图,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在他的《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中也言及“就是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并且同一阶级的人们对于同一文艺作品的看法也不可能完全一致。”
那又如何呢?诗人奉献出他的作品,我们以容纳万物之心诗意追索诗人表达之诚,去理解去感受也就是了,并继续期待阅读诗人们此后更具特色的作品。
长笛手,男,写诗,画画,现居洛阳,著有诗集《长笛手和他的旧歌》《站在夜晚的风中》。
网站首页
- 地市资讯
- 法制金融
- 科教文卫
- 乡村振兴
- 体育旅游
- 河南要闻
- 舆情焦点
- 智库访谈
- 关于我们
- 信息举报
网站不良信息举报邮箱:dxyqyjy@163.com 举报电话:0371-5555010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 河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未经本站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